涅石其實不需要從太原開采。
太原距云中郡五百公里,雖說涅石挖出來就可以用幾乎不需要成本,但如果從太原運的話少說也要十余天時間,運輸人力及成本同樣不小。
更重要的還是,若沈兵長期、大規(guī)模的從太原運涅石,那么用不了多久就會引起趙高、李斯的注意,自然就會查探于是徒增麻煩。
這可能導(dǎo)致沈兵無法保住秘密。
解決的方法很簡單,從云中郡往南一百多公里就到了河曲村。
河曲村之所以稱河曲村,是因為黃河在這里幾乎是繞了一個半圓然后再沿著原走勢前行。
沈兵記得這里就是山西著名的河?xùn)|煤田的最北端。
也就是說這下面肯定有煤,缺點一個是普遍較深,離地面足有十幾步。
不過這算不上什么缺點,對沈兵來說就是多整點人一層層往下挖,幾天的功夫就挖到煤層。
這么一來運輸時間就縮短至兩、三天。
對此扶蘇還頗感訝異,問
“將軍如何知道此地有涅石?”
沈兵的回答是
“之前聽聞百姓說過,耕種時在這片地區(qū)耕出了涅石?!?
“我等如今挖到涅石也不過是運氣罷了?!?
扶蘇是半信半疑,但除了沈兵這說法外也沒有其它合理解釋,于是也就只能信了。
另一個缺點就是此處已屬于雁門郡范圍,沈兵這個北地將軍若在這里有所動作就是越權(quán)了。
這解決起來也不困難。
沈兵只需找個借口向雁門郡郡守知會一聲就可以了……
“河曲村乃云中郡補給重地?!?
“因擔(dān)心匈奴騎兵偷襲、侵?jǐn)_,是以在此駐兵三千以防不測!”
這借口合情合理,雁門郡郡守沒有不同意的道理。
同時這三千兵士駐扎在這里修筑城寨也不會引起別人懷疑。
只不過這修筑的城寨并不是為了防匈奴,而是為了在內(nèi)部采涅石。
沈兵用的是大梁軍,而且清一色的原魏國降兵。
之所以選擇原魏國降兵,是因為沈兵要防的是李斯、趙高一干人。
而魏兵全都是沈兵和魏呴挑選的,不太可能會為李斯、趙高收買。
但沈兵也知道這事想瞞很困難……有第三個人知道的就不是秘密了,何況還需要數(shù)千人開采。
所以沈兵還留了另一手準(zhǔn)備做掩飾將涅石普遍用作軍民生火、取暖的燃料。
有一天趙高和李斯若是發(fā)覺異常,然后一打聽,第一想法就會是……沈兵采涅石不過是為了滿足做飯、取暖需求而已。
這點十分正常,因為云中郡一帶更多的就是沙漠和草原相間的地形,樹木較少。
如果樹木要留著制作器械、城墻,那么生火、取暖自然就要用涅石了。
于是云中郡上空立時就彌漫著濃重的燒煤味,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都是如此……白天生火做飯,夜里取暖。
沒習(xí)慣這種味道的沈兵一時被熏得暈呼呼的,氣都有些喘不過來了。
不過為了將來的發(fā)展也只能忍上一忍。
尤其此時匈奴已經(jīng)有要動手的樣子……
沈兵這邊一放棄后套及九原,匈奴馬上跟進,接著一路將交界線壓到云中郡。
匈奴當(dāng)然不攻城,匈奴不擅長攻城。
別說戰(zhàn)國了,就算是到了蒙古鐵騎游牧民族的顛峰時期同樣也不擅長攻城。
蒙古人在大戰(zhàn)略上玩的是利用其騎兵機動性在大縱深上的殘破戰(zhàn)術(shù)。
簡單的說就是每到糧食收成的時候越過敵軍的城池劫掠,能帶走的就帶走,不能帶走的就燒光,甚至還突進敵人防線內(nèi)部以“以戰(zhàn)養(yǎng)戰(zhàn)”的方式繞一圈再滿載而歸。
這樣一次兩次也許損失還能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