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此戰還沒開打,代國就出現楚國同樣的狀況百姓開始流失。
儒家有句話,叫“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如果到了百姓要偷著逃跑需要看住管住的時候,這個國家離滅亡也就不遠了。
這當然是沈兵做的手腳。
用的方法雖然與對付楚國一樣,但有紙這種宣傳武器在手又為什么不用?
接著北地陸陸續續就迎來了返鄉的百姓。
沈兵也大方,那是來者不拒,而且按人口分田分地甚至還準備了種子。
此時這些零散返鄉的還只是少數,若有一天燕、代被滅后,可想而知就會有更多的百姓返城。
到時云中郡就需要圈更多的地往九原郡發展了。
但正所謂“萬事開頭難”。
在迎來返鄉高潮的時候必定存在“人地矛盾”。
也就是返鄉的人太多而地卻已經分完了。
到時多出來的人怎么辦?
難道讓他們加入軍隊去匈奴手里把地搶回來?
或者讓他們餓著肚子等著大梁軍去搶地?
這些都不現實,發展是一步步來的,同時也需要時間。
但這些對沈兵來說都算不上什么問題,因為他正需要勞動力。
沈兵在云中郡以東地區又沿河圈了一片地,同樣也是五里。
這片地的駐軍就少了些,每座城寨只兩百多人。
這一方面是因為兵力不足,另一方面是往南向就是云中郡的補給路線,一直都有大梁軍巡邏守護,是以遭受攻擊的可能也較小。
這片區域與北面的農耕區不同,沈兵打算將其打造成工業區,也就是冶鐵、打制鐵器、另外還有織布的區域。
這是一早就規劃好的
工業區適合建在河流的下游。
原因是工業用水有可能會污染水源,比如冶鐵、打制鐵器、造紙等。
如果工業區在上游,那么河水往下一流就流進城里,直接污染城市生活用水。
另外工業區還適合建在盛行風的切線或下風處。
冶鐵會排出廢氣,另外還有燒煤等等,被風一吹全灌進城內肯定不行。
云中郡屬于季風帶,夏季盛行西北風冬季盛行東南風,這與西向的云中郡完美的錯開。
沈兵是這么打算的
既然一開始會出現人多地少的情況,那為什么不能將這些多出來的人直接轉化成工人?
近代西方進行工業化時,為了將農民趕出土地成為工人,還進行“圈地運動”。
沈兵這是連趕都不用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