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郡很快就熱鬧起來同時也忙碌起來。
這時沈兵才體會到管理一座城的難度
戶籍問題、住房問題、工作問題等等,所有單個看起來都是小問題,但數目大到上十萬級別就都是大問題。
幸運的是沈兵在此之前已有所準備……
倉庫里儲存的糧食足以解決百姓月余的生活,另外雁門、太原、邯鄲等地的糧食已成熟,沈兵可以用布匹源源不斷的從外地換來糧食養活百姓。
當然,這些糧食不是“分發”給百姓。
有句話叫“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若只是把糧食分給百姓的話一方面是坐吃山空另一方面也是養成百姓懶惰的心理。
所以這些糧食其實是作為工資發放,即便是一來沒有食物也必須記帳。
工業區已經規劃完善,甚至還由新來的工匠搭建起許多廠房其中還有雙層廠房……這是由云中郡土地不足決定的。
云中郡城外的耕地和工業用地都是在“圈地”范圍內規劃,土地有限而人口卻極速增長,圈新地又需要時間,于是就搭建雙層廠房把一塊地當兩塊地使用。
不過雙層廠房對這時代的工人來說算不上什么難事,只需要用更粗壯高大的木材立起第二層。
更重要的還是這是水力織布,基本沒什么安全隱患。
一幢幢廠房搭建起來,一隊隊經過培訓的合格工人走上崗位,布匹的生產速度在一個月之內由每天生產一百匹飛速增長到每天生產兩千余匹,且還在不斷增長中。
以至于沈兵原以為足夠使用的苧麻都短時間內被消耗光……這使沈兵不得不緊急從雁門、太原等郡購買苧麻才能保證生產。
當然,在這過程中大量的財富也不斷往云中郡集中。
要知道這可是每天生產兩千余匹上好的布匹。
胖子屯曾計算過,若是將原料、人工及運輸、銷售等成本全加起來也不過只有十八錢……這其中甚至還包括了廠房、水車及織機的制作費用。
這些費用其實應該計為“折舊”,因為廠房這些東西可以用幾年,其成本應該分幾年攤。
但古時的人不懂現代的會計知識直接將其計入成本,沈兵也不去糾結,反正他最終要的不是財富而是人……成千上萬能聚在云中郡能安居樂業的人,能夠為云中郡兵源發展及勢力的人。
于是對此時這些不夠科學有許多漏洞的記帳法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聽之任之。
胖子屯一邊拿著帳本一邊報道
“四十五錢減去十八錢便是二十七錢。”
“每日產布兩千三百五十六匹,便是六萬三千六百一十二錢!”
“將軍,紡織作坊每日可進六萬余錢!”
“如此算來,紡織作坊一個月的利潤便超過雁門郡全年稅收。”
“且紡織作坊還在擴大中……”
胖子屯的簡報聽得一旁的扶蘇都有些愣了。
不過這似乎沒什么奇怪,這年頭的稅收來源并不多,主要是來自農民,也就是從土地中收得稅糧。
所以像雁門郡這種地處北方一年只能種一次糧的地方就比較吃虧,一年就收一次稅糧。
這稅糧要是換算成錢的話值兩百萬錢就差不多了,然而這只是云中郡紡織作坊一個月的利潤。
而且這還是在養活了十余萬人基礎上的純利潤……云中郡十余萬人已經拿到了每日用糧食或錢發放的工資。
這就是工業的魅力,尤其周圍還處在半奴隸半封建社會,云中郡強大的技術優勢會使其迅速暴富。
過了好半晌扶蘇才平復過來,問了聲
“將軍打算如何使用這些錢?”
沈兵想也不想就回答
“修路搭橋、水利設施、教育、治安,以及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