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的擴散,沈兵是早就想到了。
從古至今任何批量運用的技術都是無法嚴格保密,就算是近現代的高新技術也是如此,時間一長總會讓別人學去。
當然,這其中也有總是學不會的國家。
其學不會不是因為不夠聰明也不是沒有條件,而是因其整個民族普遍存在好高鶩遠、眼高手低的特性把步子邁大了
步槍還造不清楚就想自產五代機,基礎工業還沒搞明白就忙著生產坦克、航母。
結果就是把別國先進的零件和技術買來拼著拼著成一個東西,三十年磨一劍出來時發現已落后了。
這東西其實有個規律,越是現代化的東西就越講究工業基礎和技術積累。
沒有工業基礎,生產某些產品時就會發現這螺絲不合格,那功率不夠大,于是只能買。
沒有技術積累也類似,發現這也不會那也有可題,只能請國外專家幫忙。
結果不管造什么都貴得離譜還因為各國零件整合在一起全身都是毛病。
有強大的工業基礎和技術儲備那就是兩回事了,不管什么玩意,拆吧拆吧就能短時間山寨出來,既便宜又好用,功能還比原產的多。
沈兵在這時代把東西發明出來是有思想覺悟的。
也就是只能盡量拉長技術擴散的時間而無法阻止。
沈兵沒想到的是……
原先他以為紡織技術之類的應該會更快的擴散至中原。
原因很簡單,中原是自己人,誰要是想來北地偷學技術根本不需要像匈奴那用家人為質。
甚至秦人要是當奸細被抓了都無法治罪……此時的秦律可沒有什么《反不正當競爭法》保護商業機密。
另一方面,就是在北地工作的這些工匠都是自由的工匠,他們隨時可以不干也可以離開北地,接著就會把技術帶到中原各地擴散開。
然而事實卻并非如此。
這次行到泰山的路上,沈兵發現水車是多了,但大多都還處在原始舂米階段。
紡織作坊幾乎沒有,更別提火藥。
沈兵猜,紡織作坊或許是因為手工業者抗拒的原因若大批量紡織作坊出現,就意味著以紡布為生的手工業者全都要失業,所以這中間需要一個過程。
火藥則是因為中原內部已沒有戰爭需求。
沒有戰爭需求還發展火藥做什么呢?
也許就是制成爆竹炸個響樂呵一下了。
同時嬴政也不希望火藥的制作在百姓中大規模擴散。
他便是連百姓手中有金屬、有錢都擔心其會造反,要把金屬和有錢人全集中到咸陽,又哪里會肯讓百姓制火藥。
北地需要制火藥那是因為要用于戰爭抵抗匈奴。
而匈奴面對裝備有“霹靂火球”的秦軍卻有生死存亡的壓力,有很迫切的偷學的動力。
于是就出現此時詭異的一幕
北地的技術不是往中原方向而是匈奴方向擴散。
沈兵只能一面命令王賁徹察奸細,其中尤其是火藥作坊,另一面就帶著扶蘇匆匆往回趕……
原本沈兵還打算在中原各地“招商引資”一番。
畢竟此時的北地需要一批有經驗能起帶頭作用的作商人。
云畋需要在北地統籌大局,不可能親自帶著商隊開往西域做買賣。
不過既然時間這么緊迫那就再說了,而且這也算不上什么大事。
因為商人的嗅覺總是最敏感的,有一天北地經商能有數十倍的利潤,沈兵相信到時不用他“招商”,各地商人都會自覺的蜂涌進北地。
日夜兼程十余天趕回九原。
正如之前所方,九原因礦物豐富且地理位置居中,是北地軍工生產的重心,火藥、新鐵作坊都集中在這里。
王賁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