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事只有一更,明天補上。
————————
三危山位于沙州東南五十里處,因為三峰危峙故名三危山。
古詩有云“座鎮敦煌第一山,誰移泰岳到陽關”。
此山連綿一百二十余里,成為沙州面向河西的一道天然屏障。
這或許也是月氏寧愿駐守沙州也不愿進入河西的原因之一……有此天險可守又有綠洲可生存,又何必進入河西與敵爭奪貧瘠之地?
秦軍是在收復肅州后十五天才趕到三危山。
一趕到山危山秦軍就在山腳下修筑城寨并建造投石機采石制作石彈。
李巖見此不由眉頭大皺。
從一開始他就不贊成進攻沙州。
確切的說,李巖是不贊成進攻三危山。
因為他在此之前已探明這三危山奇峰險峻易守難攻,許多甬道更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別說是三萬精兵駐守此處了,便是只有三千精兵秦軍都極難攻破。
相比起面對三危山,李巖寧愿面對匈奴的十萬騎兵。
李巖是這么對沈兵說的
“大將軍!”
“若匈奴于路上不對我軍實施騷擾,屬下以為其亦不會全力阻擋我軍。”
“我軍可借此機會繞過三危山,由北面進攻沙州……”
但李巖話還沒說完就被沈兵打斷了。
“月氏主力盡在三危山。”
“若匈奴任憑我等繞過三危山,豈非將沙州拱手送予我軍?”
“匈奴即便想坐收漁人之利,也不至如此?!?
“且三危山有一百二十里,我等要繞過北擊沙州,行程并多出數百里?!?
“這又是十日路程,匈奴豈會放過這能將我等盡數殲滅的大好時機?”
李巖回道
“可是這三危山……”
沈兵回道
“本將軍自有分寸,李巖將軍自去準備吧!”
李巖應了聲,只能悶悶不樂的依令備戰。
從大梁水戰起,李巖就相信沈兵的實力在楊端和乃至還在王翦之上。
否則,又有誰能談笑間就將項燕甚至整個楚國納入版圖?
要知道楚國曾一度是秦國的心腹大患,就連王翦都稱非以舉國之力不可戰勝。
在此之前王翦是有言必中。
但這一回卻被沈兵打破了,沈兵不過率領區區二十萬便滅了楚國,這二十萬有相當一部份是魏國降兵不說,滅楚之戰還打得干凈利落。
以此觀之,滅月氏又能算什么?
然而李巖卻覺得這一回沈兵錯了。
補給不足、水源困難、前進無門后退無路……此時的秦軍幾乎就可以說是陷入了絕境,生存的希望也隨著時間的過去而一天天減少。
然而沈兵卻無視這一切,依舊在三危山前排兵布陣做攻城準備。
李巖心下想,看大將軍一副氣定神閑的樣子,應是另有妙計吧!
于是也就不再多想了。
然而就在此時,傳令兵卻進帳來報道
“將軍,大將軍有令,一個時辰后進攻!”
李巖不由大驚,難道大將軍當真以為以“霹靂火球”就可以攻下三危山?
想著李巖就再也按捺不住,拔腿就往趕往沈兵營帳跑去。
進得帳來李巖也不拐彎抹角,拱手說道
“大將軍,屬下以為此次攻山萬萬不可!”
“我等即便能將三危山攻下,匈奴騎兵卻繞到我軍后方切斷我軍補給線……”
沈兵知道此時再不說也不行了,于是就笑著回答道
“李巖將軍可發現王賁校尉已不見幾日了。”
李巖奇道
“王賁校尉不是帶神武騎軍探查敵情嗎?”
這是沈兵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