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族及大臣雖然有身份有兵權,但手段卻不及道民君。
于是最終討論……或者也可以說是利益交換的結果,就如道民君所愿,他帶著鄉善君及安國侯前往姑師復國。
通善君和輔國侯則分別前往姑師城外另兩片綠洲,奇臺和吐峪。
道民君為什么選定鄉善君就不用多說了,鄉善君是他希望輔佐的未來的姑師王。
至于為什么選擇安國侯而不是輔國侯,則是與沈兵一樣的想法“扶弱壓強”。
區別只是沈兵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各貴族,而道民君則是站在貴族之間以鄉善君的角度去考慮
若是輔國侯手中有一千兵力,安國侯只有八百。
雖說多出的兵力不多,只有兩百名。
這兩百名放到秦軍或匈奴中可以說是不值一提。
但放在基數少得可憐的姑師就是不小的差距。
同時鄉善君要想收復姑師的話,沒有兵將顯然又是不行的,就像沈兵說的……隨便幾隊匈奴偵騎就能將他們給滅了,還復什么國?
插一句, \咪\咪\閱讀\p \iiread\ 真心不錯,值得裝個,畢竟可以緩存看書,離線朗讀!
于是二選一,道民君當然選擇實力較弱的安國侯。
有一點道民君是按沈兵的意思做,那就是晝伏夜行。
這也不能說是按沈兵的意思做,而是出于安全考慮必須得這么做……畢竟此時的姑師完全沒有與匈奴對抗的本錢,一個不小心便要真的亡國滅種了。
同時,道民君因為擔心百姓被沈兵扣押,復國是帶著百姓一同前往。
其行軍序列是這樣的
前方三隊各十人的偵騎,負責三個方向的偵察。
六百主力緊跟其后,負責占領姑師城要地。
最后兩百兵力帶著四千百姓朝姑師進發,只等主力占領姑師后便進城重建。
道民君甚至連人手都分配好了,哪些百姓負責食物,哪些百姓負責城防,哪些……
道民君的干練妥妥就是一代賢相的樣子。
然而這所有的一切在沈兵眼里就像是小孩子玩扮家家。
什么賢相嘛?
還有那大臣,王子……
到現在總共才千余兵力還分裂成幾派居然心心念念的想著復國?
不只是想復國,還想著愚弄大秦拉一派打一派玩權術?
沈兵此時能想到的就是“廟小妖風大,池淺王八多”。
你想玩火就讓你玩個夠,正好也可以成為別國的示范,借此告訴西域各國秦軍雖然仁慈但并不傻。
姑師軍民離開后,秦軍也就做好了戰斗準備。
沈兵只留下五百人看守營寨,其余兵士則傾巢而出與姑師隊伍隔了一天的路程遠遠的跟著。
交河和薩爾距離姑師不遠,道民君等一行人用了兩天時間趕到。
當道民君聽聞偵騎來報,說姑師城內空無一人匈奴的確已經撤走時,不由欣喜若狂,暗道這下可算是成就一番事業了。
于是再無顧忌,指揮著軍民進城并連夜構筑工事。
道民君不知道的是,在他們忙得熱火朝天時,正有幾名匈奴探子遠遠的在沙丘后盯著姑師城這邊的動靜。
因為擔心打草驚蛇,這幾名匈奴探子不敢過于靠近,只看到有人進城而且人數不少就回身去報告了。
這卻是匈奴設下的陷阱。
確切的說,是革庾設下的陷阱。
熏狁正苦于匈奴就此撤兵不甘心,而秦軍卻又久久不來攻。
于是革庾就獻策道
“若是想要秦軍來攻,那還不簡單?”
“我等只需假作撤退卻潛伏在附近。”
“我等是騎兵可日行百余里,守在五十里外秦軍便無法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