剺回答
“大將軍說笑了。”
“公主常年在外經(jīng)商,若不會騎射又如何防身?”
這話說的也是,沙漠地帶像馬車之類的交通工具是很少使用的,原因是馬車在沙漠中不但走不快,且走著走著就會陷進沙地里……那純粹就是鬧心的玩意。
于是就算是貴族也只能騎馬,更享受些就是在駱駝駝峰上搭個小臺弄頂小帳篷。
不過后者顯然不利于出行。
目標過于明顯且置于駝峰高處,若是遇上劫匪第一時間就會成為進攻目標。
于是騎馬是必須的,會騎馬之后自然就要學射箭,然后還要有些基本的防身本領(lǐng)。
想到這,沈兵不由艱難的吞了下口水,這往后夫妻倆要是打起架來……說不定沈兵還不是其對手?
這些事暫且不去想它。
因為此時已是騎虎難下,不管怎么樣也要先聯(lián)姻再說。
于是沈兵沒多想,馬上又派澤帶著禮物出使龜茲,一方面是提親,另一方面則是與龜茲結(jié)盟。
另一方面,沈兵又派人前往月氏,從月氏調(diào)兩萬騎兵來加入征討匈奴隊伍。
沈兵估計西域各國包括龜茲在內(nèi)能湊上四萬騎兵。
這是以西域三十六國總兵力的半數(shù)估計……結(jié)盟歸結(jié)盟,若是要讓它們交出兵極由秦軍指揮,即便有龜茲帶頭還有秦軍押陣,能出一半兵力都算不錯了,而且很可能還是老弱殘兵。
對此沈兵早有心理準備。
若設(shè)身處地的想,沈兵若是西域三十六國的一員,面臨這情況只怕也會這么做。
西域四萬、月氏三萬騎,再加上神武軍、蒲類軍及各處召募的散兵合計萬余騎,便有八萬之數(shù)。
訓練時沈兵還會淘汰掉一些不堪使用的殘兵,于是便大致編成一支六萬左右的騎軍。
再與李巖的步卒配合,或許便能與匈奴抗衡了。
這里之所以用“或許”,是因為沈兵也不知道這樣一支聯(lián)軍能否形成戰(zhàn)斗力。
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方面雖是學習及參考后世打敗匈奴并封狼居胥山的霍去病,但霍去病所領(lǐng)的卻是精銳的漢軍。
而沈兵領(lǐng)的卻是在西域東拼西湊而成的騎軍。
不過無論如何,以西域之兵對匈奴依舊是戰(zhàn)略上的進步。
因為無論此戰(zhàn)是勝是負對秦軍都沒有多大的損失。
甚至此次征討匈奴還可以加深匈奴與西域之間的仇恨使秦國更易控制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