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就在于他略懂些軍事,聞言不由大驚,問“如此,我等該如何應(yīng)對?”
蒙恬搖了搖頭,說道“此戰(zhàn)無解,上策便是死守沙洲以守代攻!否則后果將不堪設(shè)想!”
蒙恬分析的沒錯,這其實也是沈兵的想法。
沈兵之前沒有下令對秦軍展開追殺,其實并不是“心慈手軟”。
雖然秦軍可以算是自己人,將來若扶蘇成功上位還會是自己人……但此時此刻毫無疑問是敵人。
對敵人手軟就是對自己的殘忍,沈兵不會傻到有能力摧毀河內(nèi)兵卻讓它保持元氣東山再起。
沈兵很清楚,河內(nèi)兵是跟隨楊端和征戰(zhàn)多年的精兵。
精兵與其它部隊不同之處,就是敗而不潰。
沈兵以騎兵一路追殺河內(nèi)兵,的確可以讓他們元氣大傷。
但他們在危難時候卻會自覺的組織起來反抗,再加上又有十余萬之多,于是最終沈兵也會損兵折將。
沈兵完全沒必要這么做。
樓蘭原本就是水源將竭的之城,水省著點喝勉強夠兩、三萬人使用,十余萬全集中在那又怎會不出問題?
沈兵又何必白費力氣自己動手?
沈兵猜的沒錯,楊婷在樓蘭那也是有心無力,雖然派出軍隊分頭去尋找水源卻始終無法滿足大軍所需。
再加上沈兵又派出騎軍四處襲擾截斷其補給線,秦軍就更是雪上加霜,無奈之下許多兵士都以尿液解渴。
這情況又如何能戰(zhàn)?
楊婷數(shù)次建言,勸幸熾暫且撤回沙洲整軍,卻都被幸熾斷然回絕……
會有這區(qū)別并不意外,兩人的目標(biāo)不同。
楊婷是希望保存實力替父報仇,正所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她不能眼看著忠于父親的舊部就這樣毫無意義的渴死。
而幸熾?yún)s是急于除掉扶蘇,想的就是孤注一擲夾擊姑師,當(dāng)然不可能將部隊撤回沙洲。
幸熾左等右等沒等到蒙恬,就想出了一個餿主意
既然樓蘭水源無法供十余萬大軍飲用,為何不派出幾萬人進(jìn)攻姑師?
與其讓他們呆在樓蘭渴死,不如讓他們在攻城戰(zhàn)中戰(zhàn)死。
這樣一可以緩解樓蘭缺水的問題,二又可以消耗沈兵的軍力,一石二鳥何樂而不為?
想著,幸熾都被自己的聰明機智感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