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系的實力非常強勁,幾年以后就會升級為學院。
在材料系下下面的半導體材料專業,實際上跟led屬于對口專業。而且不僅如此,在半導體材料專業被劃走之后,他們又成立了一個封裝專業,也是工大的熱門專業之一。除了這兩個直接有半導體名字的專業,還有一個跟半導體有關系的專業,那就是光信息科學。后世方興未艾的光伏發電,就是這個專業的疆域。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工大在半導體這個領域,實力最強的不是電子系,而是材料系!
而且除了半導體相關專業以外,其它材料專業,也是成永興急需的。桌子上擺放的熒光粉,就是證據之一。
—————————
“這個,你們要怎么幫我呢?”
成永興剛被人指責的時候,還是稍微難受了一下。一般人,總是有這種不服氣的心理。尤其是這段時間的社會輿論,使他有些飄飄然了。
忠言逆耳。他也不是那種真正的小年輕,在事實面前,迅速的轉變了心態。
“這瓶熒光粉的用途,其實我們也有所猜測。我們完全可以按照這種模式進行合作。
你的優勢是思維靈活,抓科技熱點,市場很準,但是缺點是資源不足。而我們這邊,是有資源,但是缺乏對行業的敏感性,出成果困難。所以我們完全可以強強聯手。”
張主任了一種全新的合作方案。在學校里,一直在不停的強調科技成果的轉化工作,但是始終效果不佳。這里的主要原因就是科研工作與市場需求脫節。
沒有市場的科技成果,如何轉化?讓一群教授,學生,為自己閉門造車的成果,尋找市場,其難度,難比登天。
但是光電科研的出現,為材料系了一條全新的可能性,那就是市場引導。
—————————
“而且我們完全可以做得更多。就好像這篇藍光led論文,你采用了雙異質結結構,和發光中心這兩種新方法來提高led亮度。
但你的論文都是重結果,不重理論。這兩種方法,為什么會提高亮度,你是完全沒有闡述。”
這是旁邊的孫教授在發言了。他們這次也算是有備而來。為了這次的終極對話,他居然把成永興的論文,讀了個通透。
“如果單以論文的角度來看,你的這篇論文根本就不及格。因為它只是一個描述,描述你做了什么,這中間的原理,一概沒有提及。如果我要是期刊的審核人員,直接就會給你斃掉!”
孫教授的知識分子脾氣上來了,說話也是很不客氣。
—————————
“小成,你也別介意。老孫就是這個脾氣。他跟誰都這樣。”
張主任趕緊出來打個圓場。這名年輕人現在的風頭極盛,大家來是來談合作的,不是來吵架的。
“我沒事,其實我正為這個事情犯愁呢。”
成永興的這篇論文,和歷史上中村大俠的那篇論文,很類似。都是只描述過程,沒有寫清前因后果。
這就導致一個奇怪的結果,那就是論文的名氣雖大,但引用因子極低。因為它根本就沒有引用的價值啊。
包括成永興在內的所有led小組成員,都是趕鴨子上架,知道其結果,不知道其原理。不過要想讓這幫學生明白原理,也十分困難。
因為這里面甚至涉及到一些高年級,甚至研究生階段才會涉及的專業課程和理論,例如量子力學,半導體物理。這些課程,涉及了大量的公式計算,想學好,不是那么容易的。
這些課程,成永興的前世今生,都沒有接觸過。現在這個階段,讓包括他在內的低年級學生,他們去反證這些結果背后的原理,顯然太過困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