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以白洞的形式進行釋放,我們的宇宙,就是處于這樣的白洞當中。
另一些物理學家認為,當黑洞中的物質密度大致相等,就可以達到一種平衡態,這就產生了我們的宇宙。
還有人認為,我們所處的三維宇宙,只是四維黑洞表面的全息投影。
但這幾種假說,都有各自的問題。
黑洞白洞學說,其實算不上黑洞宇宙學說,它只是對大爆炸理論的一種解釋。
平衡態黑洞學說,解釋不了,為什么星體不向宇宙中心靠攏,這也是他們沒有得到主流學界重視的原因。
這些思路僅僅能局部解釋一些現象,但整體邏輯上存在自相矛盾的漏洞。
“第二,奇點概念。
奇點對我們這些從黑洞內的人,意味著什么?”
會議室終于有了些騷動。
前面成永興講的內容,對物理系的高材生們來說,算是小兒科。就是黑洞宇宙學說,對他們來說,也不算陌生。
但奇點不同。
廣義相對論止于奇點。
奇點之內,所有的物理定律一律失效。
愛因斯坦晚年,甚至因此否認了黑洞的存在。
————————
“按照傳統的理解,黑洞是一個星體,不斷被自身重力所吸引,不斷坍塌而形成的。
當坍塌不斷繼續,最終小于史瓦西半徑之后,坍縮還在繼續嗎?
如果繼續坍縮,不就形成了黑洞里面套黑洞的局面嗎?
如果不繼續坍縮,是什么力量制止了坍縮?”
成永興的問題無人能回答。
因為奇點之內的世界,無人能夠解釋。
“我們假設以下場景,一個發光物體,在史瓦西半徑之內發光。根據黑洞原理,它所發出的光,都會最終指向黑洞中心。因為所有光都無法逃離黑洞引力。
但與此同時,根據光路可逆原理,如果我們把發光物體換成觀察者,他看到的所有光線,實際上,都是從黑洞中心發射出來的。”
成永興停了一下,給眾人以充分思考的時間。
“在黑洞內部的觀察者眼里,他會發現,無論向哪一個方向望去,上,下,左,右,前方,后方,都是黑洞的中心!
對黑洞內的生物來說,黑洞把黑洞內部的空間,給包圍了!”
成永興在白板上花了一個大圓,示意黑洞是外邊界,而不是圓心。
“也就是說,在黑洞內的空間結構里,是黑洞的引力,把內部的空間,支撐了起來。在黑洞的內部,黑洞的引力,不再使物體吸引在一起,而是使他們分開。”
全新的視角,帶來了全新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