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前車之鑒,陸璟也有些猶豫,說的太多難免會引起林如海的懷疑,有道是疏不間親,林如海當年就曾為了賈敏和陸家斷交一次,未嘗不會因為林黛玉和賈家更為親厚,而再次和陸家斷交。
陸璟決定涉及到賈家不好的話,還是少說為好,于是婉拒道:“賈家畢竟是老師的外家,論理其中也有不少人算是我的長輩,弟子作為晚輩本就不該過多置喙,更何況有些事情弟子也只是道聽途說,也不知道消息的真假,若是……。”
林如海直接打斷了陸璟的話,他也知道他剛才的懷疑讓陸璟有了顧慮。
“你不必有什么顧慮,你也知道為師就玉兒這么一個女兒,這些年為師一直沒有關(guān)心過玉兒的消息,為師深感愧疚,你若能說出來,也能讓為師知道些玉兒的情況,稍解幾分為師對玉兒的愧疚,至于消息的真假為師自會評判。”
陸璟看林如海話都說到這個份上,索性也不再隱瞞:“弟子聽說賈府內(nèi)時常有議論林妹妹的言語。”
林如海心中有種不祥的預(yù)感,急忙問道:“賈家都是怎么說玉兒的?”
“說林妹妹品性、處事都不及薛家的寶姑娘,還有一些流言說林妹妹說話刻薄,平常出手也不闊綽,用的一筆一墨都是賈家的。”
“還說林妹妹身體柔弱時常生病,常年都在吃藥,聽聞林妹妹初到賈家時,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恥笑了去。”
陸璟將賈家下人對林黛玉的一些評論說了出來,不過他也知道,這些年林黛玉有史太君的疼愛,心態(tài)和初進賈府的時候已經(jīng)發(fā)生了變化。
如今的林黛玉早已不復(fù)當初的謹言慎行,最起碼幾月前周瑞家的給林黛玉送宮花時,就被林黛玉懟了一頓,要是擱到早期的林黛玉身上,即便周瑞家的此舉極不妥當,林黛玉也斷說不出那番話。
不過他也理解林黛玉的處事風(fēng)格,畢竟賈家有些下人太不像話,奴大欺主的事情時有發(fā)生。
若是林黛玉沒有為自己建立一個不好惹的印象,恐怕也會被賈家的下人隨意欺瞞。
砰的一聲,林如海怒氣騰騰的拍案而起,大怒道:“什么一筆一墨都是賈府的,每年我往賈府送去一萬兩作為黛玉的教養(yǎng)銀子,逢年過節(jié)更是一車一車的好禮送進賈府,他們就是這樣待我女兒的,好,好,真是好!”
林如海未到江南為官前,也在京中待過不少時日,對賈府抽油剝皮攀高踩低的行事風(fēng)格也極為了解,恐怕他送的錢早就被賈府眾人瓜分的一干二凈。
林如海一時間心中怒氣郁結(jié),深恨賈家辜負了他的信任,竟然讓下人如此詆毀黛玉的名聲。
隨即他又想到賈府里說什么黛玉身體柔弱時常生病,常年都在吃藥,這讓外人聽去,黛玉還如何嫁人。
“老師息怒!”陸璟急忙勸道。
不過他敏銳的聽出了林如海的言外之意,林如海正在往賈家轉(zhuǎn)移財產(chǎn),一般普通人家一年頂多花費十幾二十兩子就不錯了。
林黛玉在賈府一年的一應(yīng)花銷,一兩百兩銀子也就到頭了,就算過的在錦衣玉食,她一個小女孩,一年五百兩銀子也夠用了。
更何況林黛玉在賈府的生活極為簡單,哪能用的了一萬兩,更別說林如海提到的那一車一車的好禮,這其中貓膩很大,恐怕林如海這些年往賈家輸送的銀子,已經(jīng)不下于十萬兩。
而且這種事很難瞞過有心人的眼睛,只要稍微一查就能調(diào)查清楚,也難怪太上皇會放棄林如海,皇上也率先拿林如海開刀,原來都是因林如海轉(zhuǎn)移財產(chǎn)之事而起。
恐怕太上皇也是懷疑林如海在江南撈夠了銀子,轉(zhuǎn)身想跑了,皇上應(yīng)該也懷疑林如海在借著鹽政撈銀子,還將江南的利益輸送給賈家。
陸璟暗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