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寶玉雖然討厭八股制藝,但他看到賈政的臉色,也不敢怠慢,他只知道這段話出自《尚書···皋陶謨》,記錄的是大禹和皋陶的一次對話,主要是皋陶向大禹建議以九德治國。
于是賈寶玉苦思冥想,搜遍記憶,終于找到相關的內容,坑坑巴巴的說道:“浚,治也,亮,明也。有家...有家,士大夫也,有邦......是指諸侯。浚明亮采,說的都是....都是朝中政事,嗯....還有仕途、家事。”
賈政看賈寶玉說的語無倫次、亂七八糟,一張老臉羞的通紅,怒不可遏道:“你個孽障,給我住口!”
“老夫的臉面都讓你給丟盡了,你個逆子,老夫平常是怎么教導你的,你竟然如此蠢蠹!”賈政說著,就要抄起桌上的筆洗要砸寶玉。
林如海忙攔住暴怒的賈政,勸道:“存周兄勿惱,且稍安勿躁,等我再問下去!”
“你方才所言,出自蔡沉的《書經集注》,你自己對治邦安民有什么理解?”林如海繼續問道,他對賈寶玉的表現也不太滿意,連《書經集注》中的注釋都說的一塌糊涂。
賈寶玉傻傻的愣在那里,身體有些顫抖,他被賈政嚇到,此刻大腦一片恐怕,根本沒聽清林如海的問話。
“逆子,你姑父問你,如何解志邦安民?”賈政看賈寶玉沒反應,忍不住怒喝道。
賈寶玉聞言頓時驚醒,額頭上瞬間沁出冷汗,身體止不住的擺動,心中大感焦急。
他素來討厭什么齊家治國平天下之語,對《尚書》中的治國之道,自然十分不喜,若非賈政強迫,他都懶得背誦,更別說有什么深入的理解。
林如海看賈寶玉在那哆哆嗦嗦,無奈的嘆口氣,提點道:“賢者勉于進德,而有以著治效于邦家,人君廣于用賢,斯有以成,治效于天下。蓋家國天下,有大小之不同,而賢者之德,亦有多寡之異。人君之欲致治,安得不廣用賢之道乎!”
賈寶玉素來聰慧,只是心思不在這上面,此刻受到林如海的指點,忙答道:“用賢之道...用賢之道,可謂廣矣,使野無遺賢,俊才得以為官。然皋陶之所陳,皆帝舜之所已行,若仍施行此策,勢必難安圣賢之心。”
賈寶玉答道此處,思路又卡住,情急之中,他忙轉換概念,用他最熟悉的四書開始解釋這句話。
“大學曰:‘國治而后天下平’。”
“中庸曰:‘君子篤恭而天下平’。”
“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又曰:‘修其身而天下平’,以德治國,必修齊身,治其家,蓋因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而家之本在身,是故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必先施其序,不能無先而后焉。”
林如海心中暗嘆,賈寶玉如此解釋,簡直是離題萬里,不過也算是有急智,且四書功底扎實,于是稱贊道:“你能有此見解,也是難能可貴!”
隨后林如海看向賈環、賈琮、賈蘭三人,問道:“你們對此可有見解?”
賈環和賈琮見賈寶玉都解釋的勉勉強強,他們兩個就更不行了,忙搖頭說沒有。
賈蘭越眾而出,說道:“《論語》有云,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諄諄告誡,居家之要。”
“《大學》有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
“立世所需,傳統始成,秦漢接踵,《禮記》示人,為家風標注禮儀規范。”
“魏晉而至,皇皇大著,蔚為壯觀,班昭《女誡》,與人風骨,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風;陸機之辭賦,先陳世德。”
“隋唐盛世,《顏氏家訓》千古流芳,宋元傳承,伯廬之作《治家格言》更是精辟之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