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陸璟到達西暖閣后,先去求見了元雍帝,奏請查閱皇商的資料。
元雍帝隨即招來內務府總管大臣廉郡王,讓他帶著陸璟去內務府了解皇商的現狀。
內務府主要機構有七司三院,主要職責是管理皇家的衣食住行等事物,諸如皇家日膳、服飾、庫貯、禮儀、工程、農莊、畜牧、扈從、山澤采捕、收受貢品等。
皇商歸屬于七司中的廣儲司管轄,廣儲司掌管內務府庫藏,總領銀、皮、瓷、緞、衣、茶六庫,通過皇商采購一應宮廷御用之物。
廉郡王是和孝親王的第三子,和孝親王是延康帝的六弟,于延康三十年去世,延康帝在位時,廉郡王便是內務府的總管大臣,其行事極為低調,極少與人往來。
廉郡王也未問陸璟查閱皇商資料所為何事,將陸璟帶到內務府后,便將他交給內務府協管大臣黃永忠,便匆匆離去。
黃永忠知悉陸璟的來意后,便將掛在內務府名下的皇商卷宗交給陸璟,并安排了廣儲司主事楊時,會計司員外郎范煦協助陸璟。
陸璟沒想到進入西暖閣的第二天,還未正式履行職責,便天天泡到內務府內翻閱資料。
如今在內務府掛名的皇商,大多是當年太祖起兵時,資助過太祖的商人,也有極少數因皇帝恩寵,納入內務府掛名的商人,其中書中提到的薛家、夏家赫然在列。
陸璟花費七日時間,將遴選皇商的方案交給元雍帝。
元雍帝看到陸璟的方略后,極為滿意,只是略微修改幾處,便讓內務府依照陸璟所寫方案執行,又令通政司從旁協助。
通政司派來的人倒是陸璟的老熟人,和陸璟一共去過浙江的陳軻。
陸璟會同內務府、通政司,三方完善細節后,便將朝廷重新評選皇商的公文,正式下發出去,一同分發下去的還有參選報名表樣板。
此次皇商的遴選范圍包含兩京一十五省,凡是在冊的皇商只需填好報名表,于七月十五前上交至內務府便可參加皇商評選大會。
初次報名的商人若是有各省巡撫衙門或布政司的推薦信,則無需繳納報名費用,直接帶著報名表,來京參選即可。
若是有州府的推薦信則需要繳納一百兩的報名費,若是縣府的推薦信則需要繳納五百兩報名費,若是無推薦信只要繳納一千兩報名費即可參選。
一旦被選上,不僅可以在內怒掛名,內務府同時會頒發皇商信譽牌照,予以肯定,推薦人亦可獲得朝廷嘉獎。
公文最后言明以后每隔五年,皇商便會重新評選一次,第一次參選的商人,若是落選,下次評選時報名費減半。
并且公布了詳細的評選標準,以商家信譽為先,實力其次,報名截止日期七月十五。
此事一經宣布立刻在京中引起轟動,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蔓延至全國,各地衙門也積極響應,紛紛大力宣傳此次皇商公開評選大會。
各地商人聞訊后,立刻托關系到衙門打聽,確定此事為真后,皆有些心動,若是成為皇商,有了內務府當靠山不說,就是靠著皇商的招牌,身份地位也會提高很多,生意也將更加好做,更不用說其中還有很多隱形的好處。
于是紛紛行動起來,一面托關系送禮物,想要拿到更高一級的推薦信;一面招呼家人收拾行李,準備赴京參選。
京中的商人亦聞訊而動,內務府的官員無論官職大小,一時間盡皆門庭若市,拜訪的人絡繹不絕,都想提前套出些內幕消息。
有些神通廣大的商人甚至打聽到陸璟在其中的關鍵作用,將主意打到陸璟身上,瞞著別人暗自拜訪。
陸璟對這種情況早有預料,只是沒想到會這么快,隨即吩咐陸北等人閉門謝客,對于前來拜訪的那些人一律不予接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