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忠幾人見第一波銷售高潮已過,便上奏元雍帝,啟動新的計劃。
九月初八早朝期間,元雍帝拿出甘肅、河南等地請求賑災的奏折,讓百官商討賑災事宜。
七、八月間全國多地遭逢旱災,百姓收成不佳,尤其是甘肅、河南等災情嚴重的地區,不僅稅收無法完成,還需要朝廷撥款救災。
此事已成定例,直接由戶部撥款即可,因此幾乎沒怎么商議,朝中便達成一致,其中有些朝官員對皇上將此事拿到朝堂上討論的做法,暗自感到詫異。
馮延吉見結果已出,忙道:“啟奏圣上,自三月份各部的預算撥下去后,國庫便幾近空虛,如今各地的稅收還未送達,國庫已然拿不出足夠賑災的銀子。”
元雍帝聞言臉色一沉,問道:“眼下戶部能擠出多少銀子?”
馮延吉忙道:“臣前幾日便查看過賬目,即便東挪西湊也只能勉強拿出五十萬兩銀子,只是杯水車薪無法滿足十六個縣的災情之用!”
元雍帝冷著臉沉聲道:“朕將戶部交給你掌管,此事你必須解決,朕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必須在一個月內湊出賑災的款項!”
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
馮延吉忙請罪道:“老臣辜負了圣上的隆恩,請圣上責罰!”
元雍帝聽后臉色緩和道:“朕也知道戶部的難處,眼下國庫空虛,只是眼下災情刻不容緩,受災百姓正嗷嗷待哺,等著朝廷運糧過去,他們都是朕的子民,朕不能不管,朕自會交代宮中縮減開支,省出一部分錢財救災,剩下的你再想想辦法。”
馮延吉回道:“若是縮減各部的開支,晚幾個月發放官俸,臣能調配出一些銀子,勉強應付此次災情。”
馮延吉話音一落,朝堂上立刻議論開來,眾人都看出情況不對,此事完全沒必要在朝堂上商議,皇上和馮延吉這一唱一和,故意提起俸祿的事,恐怕是想以退為進,讓他們主動捐銀子救災。
吏部尚書李謙、兵部尚書傅川、刑部尚書王竹山、工部尚書蔣安幾人忙站出來反對,皆言各自部堂已然數次縮減開支,再縮減下去就會影響衙門的正常運轉,另外李謙建言朝廷俸祿也拖欠了幾個月,不能再拖欠下去。
元雍帝聽后讓眾人安靜下來,繼續問馮延吉道:“朕記得你提議發行國債時,便說要以國債籌款賑災,如今這部分款項可夠救災之用?”
馮延吉忙道:“回圣上,戶部發行的國債正是為救災而設,只是眼下國債剛剛發賣,還未能籌措到足夠的銀兩。”
元雍帝沉聲道:“賑災救民刻不容緩,內閣擬朕旨意,若是購買國債超過十萬兩者,朕自當獎賞,另外向百姓說明,朝廷并不是讓他們捐銀子,而是朝廷向他們借貸,國債到期后朝廷自會歸還!”
說完后又對下方的百官道:“如今戶部用國債籌措災銀,你們也要出些力才行,朕也不是讓你們去買,但你們也可以幫著戶部壯壯聲勢。”
馮延吉聞言,忙道:“臣會盡快籌措銀兩,另外臣主管戶部,負責此次國債發行,臣自當以身作則,買國債以籌措賑災款項。”
李謙站出來附和道:“如今朝廷舉債救災,臣等深受國恩,自然也要為朝廷出力。”
王竹山、嚴勝、沈濟等人也站出來道,紛紛出言支持國債,出資解國難。
朝中百官此刻才回過味來,皇上今日提起災情的目的竟然是國債,雖然自從得知朝廷要發行國債時,他們就自知難以躲過,但事到臨頭還是有些猝不及防,不管心中愿與不愿,只能先在朝堂上表態。
元雍帝一直留意勛貴對此事的反應,見他們臉上雖然極不情愿,但并沒有出言反對,心中有些放松的同時又暗自警惕,擔心他們會在背后搞什么小動作,便命人時刻留意他們的動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