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賈雨村、王子騰的真實關系,也在暗自慶幸那天并沒有過多的挑撥之言。
陸璟見龐仁彤沒過多久又若無其事的和自己親熱交談,猜測他和賈雨村還未勾搭在一起。
光陰捻指,不知不覺到了下衙時間,陸璟完成公務便徑直回府。
到家后得知紫鵑的弟弟杜順已經在府里等候多時,便讓人請他到外書房見面。
少頃,見陸北領著一個十四五歲身穿素青長袍的清瘦書生進來,知是紫鵑之弟杜順,又見他因為緊張走路有些不協調,便招呼他坐下。
杜順拜見后,依然一副垂手聽訓的模樣,說道:“學生謁見老師只有侍立的份,何況學生一直仰慕大人,更不敢在大人面前就坐。”
陸璟笑道:“不過是平常見面,又不是師生拜謁,坐下說話吧!”
杜順不敢再駁,再次施禮后方告坐,心里既有些忐忑又有些羞愧,自己十五歲還未取得任何功名,老師也只有秀才功名,大人十五歲就已經是舉人老爺,如今又是翰林院學士,相比之下,簡直是云泥之別。
陸璟見他拘謹,和他聊了幾句,便道:“我今日叫你來,是受紫鵑所請,看看你的學問。”
杜順已經從紫鵑那里知道此事,忙道:“學生求之不得,請大人出題。”
繼續閱讀
陸璟略一思忖,沉吟道:“百姓足,君孰與不足,你以此句破題制藝。”
隨后為其準備好紙筆,讓他伏案作答。
杜順有心在陸璟面前表現一番,因此苦思冥想良久方動筆作答,答完后又小心的謄寫一遍方恭敬的拿給陸璟。
陸璟見其以‘君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破題,便知其學問尚淺,閱讀量不足,思維受限。
此句出自《論語顏淵篇》哀公問于有若曰:“年饑,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對曰:“盍徹乎?”曰:“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對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魯哀公問有若國家遭了饑荒,國庫不足該如何增稅。有若卻主張施行徹法減稅,徹法民獲其九,君取其一,并提出若是百姓生活富足,君王自然富足,若是百姓困苦,君王也無法富足的觀點。
其破題之句出自朱熹的四書集注:民富,則君不至于獨貧;民貧,則君不能獨富,他只是將朱熹的話加以論述,既失于平常又無層次。
若是只有這樣的見解,縣試、府試或可通過,院試、科試就難了,一個童生的功名也就到頭了。
杜順一直心懷忐忑的等待陸璟的評價,期待自己這篇超常發揮的文章能得到陸璟的認可。
陸璟略一思忖,便從其承題、起講、入題等句逐一指出錯漏不當之處,一邊批駁,一邊觀察其反應。
杜順開始臉色難看,后來穩定心神,細心聽講,誠心接納批評,不時求教幾句。
見其面對打擊能快速調整心態,接受批評,陸璟贊賞的點了點頭,尚有培養的價值。
待陸璟講解完,杜順行大禮拜道:“學生多謝大人賜教,經大人指點,學生方知自身不足,以往不解之處亦茅塞頓開,難怪古語有云: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學生此刻亦深有同感。”
陸璟笑了笑,一改之前的嚴厲,溫言安撫一番,又問了幾個問題,考察一番見其心性尚可,便拿出幾張紙道:“這是我擬的題單,你拿回去各做一篇,再拿來與我瞧瞧,這里我開了一張書目,你照此單閱讀,開闊視野。”
杜順接過后連連拜謝,只是看到書單面色為難起來,支支吾吾道:“學生手頭只有御溪堂印制的四書五經。”
陸璟笑道:“若是缺什么書可以到這里借閱,一次不宜貪多,三本為限,若是我不在直接找管家即可。”
杜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