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五日大考之期,翰林院侍讀學士、侍講學士、侍讀、侍講、修撰、編修、檢討、庶吉士,詹事府少詹事、中庶子、洗馬、中允、贊善等皆匯聚禮部參考。
陸璟因早已和宋學荃議定了名次,此次大考也未全力以赴,不僅如此,且文風也有所改變,以往都是務實去華、言之有物,這次卻盡顯飄逸,字里行間透露出一種悠然隱逸之風。
答完題后,陸璟也未和翰林院同僚聚首討論,便快速返回家中,每天依舊如常。
六月二十八日,陳莒、宋學荃等考官閱卷完畢,初步排出等級后,便將所有的試卷呈送給元雍帝御覽。
元雍帝看完一等的幾份卷子后,見沒有陸璟的,心中微感詫異,便繼續翻閱,看完二等前幾名后仍未發現,心中不禁好奇起來,隨即便快速瀏覽起后面的試卷,直至看到二等的最后一份,才發現陸璟的試卷,便拿起觀看。
看完后心中詫異更甚,難道陸璟經此打擊就起了隱居的心思,想到前些時日陸璟傳出的詩作似乎都是暢意山水間,一時難以確定,不過倒是對陸璟的態度頗為滿意。
通過這段時間對陸璟的觀察,以及數月前派人試探,陸璟突遭冷落并未有怨恨天子之意,也未在四處聯絡朝臣謀求起復,只是一門心思閉門自守,暗暗點頭陸璟算是通過了自己的初步考驗。
又想到通元子之言,便將陸璟的名次調換到二等第一名,讓人去發榜。
陳莒、宋學荃見皇上唯獨調換了陸璟的名次,心中皆是大喜,明白皇上要重新啟用陸璟,于是發榜后,陳莒便讓陳庭將今日之事告訴陸璟,宋學荃則是直接招來陸璟相告。
陸璟得知此事后極為詫異,按照自己先前所料,即便皇上真是要磨煉自己,應該也會再冷落自己一段時間,如今竟然直接將自己的名次調到二等第一,心中疑惑的同時也在猜測皇上會給自己安排什么樣的差事。
外人并不知此事內情,認為以陸璟的才華,排到二等第一也是理所應當,因此并未過多在意,如今名次既定,大家都在等待元雍帝對一眾應考者的獎懲升黜。
時至七月,陸璟等人的安排還未下來,一眾朝官便先等到一個噩耗,三年一次的京察和外察將會提前展開。
京察還是老樣子,四品以上京職官員具疏自陳,由皇帝親定任免;五品以下京官,由吏部會同都察院考察,具奏結果。
但這次對地方官員的考察方式卻有所改變,朝廷將會派出十三路巡查御史親赴各省,彈舉官邪、敷陳治道、審核刑名、糾察典禮。
朝中眾人聞訊后盡皆大驚,紛紛猜測皇上這樣做的目的,到底是虛張聲勢,還是有所針對,亦或是要整頓吏治,不過無論作何猜測,都紛紛向督察院一眾御史示好。
甄家卻有些惶恐不安,擔心皇上這次外察是沖著甄家而來,因此一面往江南去信知會此事,一面和南安郡王、王子騰等人商議,欲要舉薦自己人擔任東南五省的巡查御史。
七月初三,元雍帝又傳出旨意,此次十三路欽差御史將從督察院和翰林院中選拔。
朝中眾臣聞訊后,各派勢力紛紛聚在一處商議該如何操作此事,既能保全己方勢力,又能借此打擊政敵。
如今督察院中御史眾多,一時不好確定會派何人,但翰林院剛經歷過大考,因此眾人紛紛猜測此次大考中的前幾名八成就是欽差人選,于是紛紛提前走動起來。
陸璟雖然不得勢,但這次大考卻排在二等第一,也有可能被選中,因此陸府這幾天又熱鬧起來。
林黛玉見管家時不時就往里邊傳幾張帖子,不到一個時辰就積累了厚厚的一疊,于是笑道:“現在這幫人真是太勢利了,之前紛紛避之不及,連個小鬼都不來上門,如今結果都沒定呢,就都下帖子說要來拜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