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安州,安平鏢局總號。
副總鏢頭裴三爺正在擦拭自己的金環長柄刀。
這刀一直是他征戰江湖的伙伴,而現在已經幾年內沒有舔過血,看上去竟然有些老舊了,就像他自己的生命一樣。
行走江湖四十年,經歷數不清的大風大浪,終于闖出了一定名望。
且如今已經兒孫滿堂,家業繁榮,裴三爺覺得此生足矣。
他已經年不親自走鏢,這些交給年輕一代來做就是。
然而這次,他還是親自出馬,以顯示鏢局的重視。
因為安平鏢局要迎接一批特殊的客人——來自仙山上的修仙者,委托他們押運一批武器輜重。
“鏢利”不多,然客人尊貴。
裴副總鏢頭知道,安平能夠成為江南數一數二的大鏢局,離不開洵山派的庇佑。
“做過這一單,就退隱江湖罷。”
裴三爺正思考著,下人來報,客人已經到了。
他放下手中大刀,站起身來,整理了一下衣裝,便迎了出去。見門外來了兩男兩女,都十分年輕。
一名較端莊穩重的女子遞上拜帖,略一施禮,“洵山弟子初雁、承書、望星、常晴等拜上。”
裴三爺滿臉堆笑道“洵山貴客快請。”
雙方客套一番之后,便開始商談正事。確定了這批貨物的押運流程,數量,鏢利多寡,時間安排等問題。
這信安州與龍泉鎮之間仍然有相當距離。安平鏢局總號便安排由處州分號進行押鏢,總號只差派一批老道鏢師和鏢頭掠陣。
由裴副總鏢頭為首,一行人直奔處州而去。
臨行時,裴副總鏢頭問“可有官府通行啟節嗎?”
初雁道“需得赴處州一并辦理。”
原來洵山采買的這批貨物,雖不貴重,卻十分敏感。在鏢局押運之前,要獲得官府首肯才行。
沒有許可文書,買賣雙方和鏢局就有可能惹上“叛亂”的罪名。
聽聞此事之后,常晴突然意識到,這次買賣的性質放在穿越前的時代,相當于運送軍火了——畢竟那是幾千件長短刀劍、匕首等物,難怪官府如此緊張。
初雁一行到了處州后,便急忙奔往地方安撫使府上拜會。
安撫使就是一州的最高軍事長官,他雖然不大樂意,但還是簽下了通行啟節。
朝廷雖然尚武,但也知道武力的厲害,因此也對百姓持械限制極多。江湖上幫會、門派、游俠所持、所購之兵械也需向官府報備。
而對于那些修仙門派,本就仙凡有別,未必受朝廷約束。
幸而這些修仙人許多年來并沒有搞出什么亂子來,倒也相安無事。
如今他們愿意遵守凡間律例,也算是給足了這些地方官員面子了。
洵山早在半年前,便以書信呈交了各項申請文件,初雁等人此行,不過是例行公事而已。
按照凡間辦事規則,還要給上下官員打點若干“好處”。
安撫使固然“理所當然”地拿了“好處”,但仍然不敢懈怠。
便差派了軍械所一名張姓都監并三名兵士一路跟隨,以監管這批兵器數量無誤、目標地點確實,且途中不出什么差池。
在一系列繁瑣的手續過后,這才踏上最后的目的地——龍泉鎮。
龍泉寶劍,天下聞名。
傳聞鑄劍大師歐冶子曾在此鑄劍,又留下精湛工藝,代代先傳,又不斷革新,龍泉鑄劍之名便流傳天下。
春秋以降,從帝王將相、文人騷客到武術名家,無不青睞此地所出名劍。
龍泉鎮上,工坊林立、商鋪櫛比;匠人無數、車水馬龍,一派繁華城市景象。
常晴走在青石街上,只覺得這里大大小小的鑄劍鋪成千上百,無法勝數。
她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