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分子自組裝,使用最多的東西是環糊精。
因為發現的早,應用的范圍也廣。
但是在新型止痛藥上,環糊精作為“口袋”或者“皇冠”有些不合適。
因為整個自組裝完成的東西,需要透過腸壁吸收、血腦屏障,直接作用于靶點。
環糊精之類的大分子物質,沒有辦法穿透血腦屏障。
因此,系統給出的是一種全新的解決方案。
說他是全新,因為之前作為自組裝的外層材質,沒有人使用過。
但是作為一種經典材料,卻早早的在人類生活當中使用。
直白一點說,也就是熬膠。
不管是在東西方普遍存在的魚鰾膠,還是在東方傳承成百上千年的阿膠。
都是將蛋白質通過變性水解等手段,使之回歸到原始的膠原、多肽甚至是氨基酸階段。
傳統的方法,對膠原或者是多肽鏈長短不做控制,因此是長短不齊的混合物。
而系統給出的方法,則是將幾種動物園的膠原進行水解,最后得到較為均一的短肽,而這些短肽物質,通過反應,能夠形成一個個圍住藥物分子的“籠子”。
再將這些分子級別的籠子和阿片類藥物以及顛茄提取的莨菪堿類藥物進行自組裝,形成困在籠子里,露出有效基團的成品。
而這,也就獲得了自組裝的緩釋和靶向技術。
因為成品是小分子物質,所以可以透過小腸吸收。
而因為“籠子”是膠原形成,并且進行過工藝上的優化,所以他能“欺騙”形成血腦屏障的星狀膠質細胞,成功突破血腦屏障,直接作用于中樞神經的阿片受體。
一系列的操作,使得新型止痛藥能夠以口服的形式,到達作用靶點。
那樣的話,可以免去注射的過程。
若是在臨床上,看上去有些多此一舉。tc行業的話,那將是重大突破。
不用注射就意味著,它可以隨時隨地使用,不需要專門操作。
口服劑型使用起來,方便太多倍。
而到達血腦屏障,也就意味著它能夠發揮作用。
此時,自組裝籠子的另一個作用開始顯現,因為它專門對中樞神經的受體進行過優化,所以對其他部位的阿片受體結合能力減弱不少。
由此,便可降低其他副作用。
尤其是會導致死亡的呼吸抑制。
對于莨菪堿的作用,也是類似,通過籠罩住副作用的基團,避免其和人體組織的受體接觸,從而減少副作用的產生。
經過分子層面一些列的優化,最終能夠使阿片類藥物作用于靶向中樞系統的受體。
而讓顛茄類藥物作用于對應的受體同時,減輕副作用。
雖然因為“籠子”的保護,兩種藥物的直接作用都有所減弱。
但是在他們的相加之下,綜合止痛能力并沒有下降!
這也就是新型止痛藥的作用機理和過程!
蘇鑫一口氣看完論文,中間那些特別詳細的過程,比如說作用于各個受體的機理,他反反復復看了好幾遍,才大體上理解。
然而,雖然有些理解困難,卻無法阻擋他對于整個實驗設計精細的驚嘆。
從胃腸道吸收,到透過血腦屏障,再到減少副作用。
可以說每個環節,都是困擾藥品效果的問題。
而整個藥物的設計,正是通過一系列優化,將其一一解決。
對于它的設計,蘇鑫真的是五體投地。
因為當今世界對于新藥的設計,依然停留在尋找新靶點,或者是尋找新型高效化合物身上。
通過優化已有的藥物,也不是沒有。
不過那往往是針對性優化,比如說設計一個前體或者是下游的水解或者是之類的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