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項目區參加科技大賽,絕對能拿到國獎,都是挑戰杯,只要拿到一個國獎就行,同時拿兩個第一順位,確實用處不大……”
別人都在支持蘇鑫,只有黃思靜出來扯后腿。
此前項目的時候,她也經常有一些小動作,但是沒想到現在十分急迫的站出來要爭取什么。
吳美麗見狀,臉色微變“你話就不對了,都是蘇鑫的東西,拿兩個怎么了。我們是做事,又不是吃大鍋飯,沒有這樣的說法。”
“我就是說說,你們別放在心上。”
黃思靜表面說著,卻別有深意的看了蘇鑫一樣。
那個眼神,有些復雜。
分明是給蘇鑫一個眼神,讓他好好去體會。
最好是堅持放棄在創業大賽要前邊排名的機會……
創業大賽完成組隊,蘇鑫需要去組建自己的科技大賽班底。
一般來說,科技大賽的人數要少的多,個人就行。
頭一個必然是問問丁雨文,她有興趣的話,再說別人。
雖然科技大賽不需要營銷以及財務相關模型,但是同樣需要一個口才好的人負責答辯。
等到丁雨文確認是否參賽之后,再說其他人吧。
同一個產物參加兩個大賽,蘇鑫不知道規則是否允許。
詢問李教授,他也說不清楚。
剛好隔壁實驗室的張教授是今年的組委會成員,經過溝通和詢問之后,確認兩者并不沖突。
畢竟一個是科技創新為主,另一個是創業元素。
側重的方向完全不同,互不影響。
丁雨文對這類的比賽,其實并沒有多少興趣。
因為她一直想著本科畢業之后出國,所以計劃用更多的精力來準備申請資料。
但是有蘇鑫給的一作,還有下半年可能去哥大做訪問學生之后,面前的道路豁然開朗。
有這兩個東西在,她原來打算申請的學校肯定沒有問題。
現在能做的,就是想辦法更上一層樓。
除了學習成績以及學術成果之外,國外的大學很重視申請學生的一些其他成果。
作為國內權威的挑戰杯科技大賽,如果能拿獎,肯定會是加分項。
蘇鑫是帶給她奇跡的人,所以丁雨文欣然答應。
而其他人選,蘇鑫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他曾經見過幾次面的陸雪瑤。
那個學籍在中科院大學研究生院,卻在醫學部做研究的研究生。
雖然兩人見面的機會不多,但是他覺得陸雪瑤絕對合適。
研究生參加科技大賽,并不罕見,而且還有專門的分組。
雖然隊伍當中有研究生,會被列為研究生組,但是蘇鑫的項目即便是在研究生組,都是出類拔萃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