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鏡的結果出來了,比預想的差一點點,但是也在理論計算允許的范圍內。
陳暮教授看見數據,和楊近討論一下,決定直接上實驗電池進行測驗。
雖然仍舊沒有達到最佳理論計算值,但是兩次凍干能做成這樣,已經是很好的結果。
或許后邊利用其它分子構成“模具”,在進行二次公干還有洗脫,能達到更好的結果,獲得最佳的電池狀態。
可那需要大量的實驗數據,眼前這些,對于電池來說,已經足夠了。
要是再繼續下去,還沒有拿到成果發表,再被人搶先,那就得不償失。
因為實驗室封閉的原因,他們只能將工具們搬出來,在桑切斯的宿舍完成。
還好,他的幾個舍友都是科學狂人,以前也把他們的東西拿回宿舍進行實驗。
現在對于桑切斯的行為,也是見怪不怪。
“蘇,丁,你們最后檢查一遍連接,妮塔莉亞,幫我看看顯示器上能否顯示?”
桑切斯拿著扳手,上好最后一個鏈接,手電筒后邊都是他的口水。
沒辦法,空間太小,只能一個人動手,家里沒有頭戴手電。
“全部就位,現在可以開始。”
“來吧!”桑切斯按下實驗開始的按鈕,電池電極的測試,終于要開始了。
因為實驗的特性,他們需要隨時觀測電極沉積的情況。
為了便于觀察,實驗用到的電解液和電極都進行了標記。
肉眼能看出他們的顏色有所不同,更方便的是在顯微鏡的放大下,能看清電極上的熒光標記。
不過因為分辨率的原因,電池沉積更多的是軟件在觀測之后進行了動畫模擬。
要想實時反映出來,現在的技術手段還無法達到。
而就是這樣,他們的軟件仍然是世界上最先進的電池反應模擬觀察軟件。
其他實驗室想要觀測類似的反應,還只能做好標記之后,等著反應結束去測量。想實時看清狀況?
抱歉,技術手段達不到。
隨著電池充放電,顯示器里同步顯示著模擬畫面。
按照他們的設計,鋰離子在負極堆積的時候,要按照電極的空間結構,進行次序堆積。
以前電池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因為堆積無序,生成樹枝狀結晶,是電池性能下降不說,還有可能刺破隔膜。
在現有條件下,將負極鋰離子沉積的過程進行控制,可以有序的進行排列和堆積。
也就能一定程度增加電池容量和電池壽命。
最關鍵的是能增加充放電速度!
但其實還有更深層次的含義!
鋰離子電池在鋰電池家族里,只是最低級的表現形式,將來的鋰硫電池還有鋰空氣電池,都是理論上容量密度更好的存在。
如果能解決電極枝狀結晶,也就能為將來的鋰硫電池還有鋰空氣電池鋪路!
這就是為什么陳暮教授還有楊近教授對蘇鑫充滿期待的原因!
能實現未來兩種電池量產,對停滯多年的人類電池技術來說,那將是巨大的進步。
實驗的進展還不錯,在開始后不久,電極堆積能按照他們的設想,有序進行。
因為二次凍干技術當中,模具技術的應用,使得負極形成一個巨大的網狀結構。
如此一來,鋰離子在進行沉積的時候,并不是非要在沉積物的表面進行堆積。
因為空間結構足夠立體,所以在鋰離子們能進行規律的鑲嵌。
根據設計,凍干形成的網狀結構,剛好方便離子們進去,又不會因為過于狹窄而堵塞。
所以整個充放電過程,都比較理想。
在模擬軟件按照觀測結果進行的模擬下,整個畫面很有規律,像是行軍一般,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