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別的沒變化,收藏倒是掉了一天,我覺得我倒是再也不能寫其他事務了,先前寫秦鎮那一章的推票反倒是最高的,然后到了大婚反倒沒了,我總不能讓賈琮等到二十再結婚罷?雖說老書沒有人看過,只是我一個人每天的自娛自樂,但我還是想說其實節奏快不是我自己非要快,而是實在做不出來水的厲害的事,不然恐怕現在賈琮還在和趙啟明他們仨人一起在北城呢,估計到了一百萬字才下揚州,二百萬大婚,光是各種禮儀各種磨蹭各種朝爭我就能寫一百萬字,左右抄史書從上面扣字然后繁瑣化罷了,我也會,到了四百萬字才進行到現在的節奏,直到一千萬字都完本不得,但我沒時間了,我只能選擇在暑假先把基本盤打好,我才能慢慢進展,只能說這本書寫的并不怎么樣,完本也會加快,差不多一百四五十萬吧,二百萬挨不住了。
順帶著再提一下一些疑問。
1關于許多地方(賈代善死因、年歲、人物性格)和原著不符。
首先對賈代善死因做出解釋,這個是我的疏忽,我壓根就沒關注過賈代善是怎么死的,在書評區里說的“對原著修改”只是一句托辭。
其次是年歲,原著里面對各種年歲的描寫有些理不清,所以我選擇了并沒有對照任何一種年表,單純的靠我自己腦補設置人物年齡,這樣寫起來會輕松一些。
再就是人物性格,我一直認為,黛玉的性格不是一開始就是下人口中的“尖酸刻薄”,而是在林如海逝世之后,因為“一年三百六十日,風霜刀劍嚴相逼”而變得渾身是刺,用刺去抵抗惡意,正如在有一章里說的“他只是把劍當成了盾”,同時也有人提出黛玉和賈寶玉的問題,我只能說真正有半點苗頭的是第八章“半含酸”,可注意,在本書中,賈琮從北海立功消息回京,賈赦入宮領賞當日,薛家進京,進京之后呢,離第八章少說還有半年的時間,在這半年里,賈寶玉被忠順王給那什么了,人人都看不起的那種,所以也就并不會存在第八章的內容,自然無從談起,就算硬要說已經有了,可那半點小苗頭只是“素日里親厚”這等話罷了。
2關于韓尋秋這個角色設置的原因。
韓尋秋對比起賈琮,更像是賈琮的另一種極端,也不能這么說,我只能說他是我非常喜歡,甚至超過了對《鎮北公》主角的喜歡的角色,他也更貼近一種我的理想生活,這就是當作家的好處了,這書里的世界是按照我的意志運轉的。
3對于為什么要設置許多懟人的鏡頭和一些并不合理的設定。
老實說,關于沙俄我已經不想解釋了,但對東瀛的解釋明擺著寫在“翻譯”一章的最前面……
而懟人的鏡頭呢,除了對薛寶釵的那段是真的在湊夠兩千字以外,其他都是在滿足我的一些幻想。
再說為什么最近不寫打臉了,因為有人說打臉不好,所以我沒打,看這個架勢,我還是要打的。
4為什么要設置修煉體系。
難不成我要寫十二歲的主角體術蓋世,活捉沙皇嗎?不光是為了展開劇情和湊字而考慮,更多的是滿足老書的遺憾,因為沒能寫完他,我感到十分愧疚,所以我選擇了去用鎮北公來填滿我的欲望。
5關于史湘云
老實說,在原著中我有好印象的就是目前出場最多的三個女子了黛玉、探春、湘云,這也是當作家的好處了,能滿足自己的幻想。
6關于種馬不種馬
再沒別的了,就這兩個主要角色,連個丫鬟都沒有。
7關于寧國府
秦可卿的判詞明明白白的寫著,翻譯過來,她是“愛上了賈珍”,也可能是我的誤解,可我對人妻這等刺激的想法半分意思沒有,總不能我寫賈蓉是個天閹?
8關于朝爭太過“幼稚”
除了末世君主亡國之君或傀儡皇帝,你見過哪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