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虎五彪’被除掉之后,朱由檢便迅速的開始部級官員的調整。
先是錦衣衛,自田爾耕被下獄之后,朱由檢便直接起復了前任指揮使駱思恭,錦衣衛作為一個特務組織,必須得掌握在自己手里。
歷史上,駱思恭任內經歷了萬歷年間平定朝鮮倭亂的戰爭,當時的錦衣衛全面轉向對外戰場,為明軍了大量的情報支持。
當時駱思恭才三十歲,正是意氣風發、風華正茂的年紀,曾經多次親赴敵后搜集情報,可謂是有膽有識。
而且駱思恭自萬歷十年一直到天啟四年,掌管錦衣衛長達四十二年,除了為萬歷三大征出力之外,萬歷、泰昌、天啟年間的重大事件他全部參與了。
特別是梃擊案和移宮案,駱思恭在其中均表現出了超高的政治智慧,雖參與其中,但均全身而退。
只是到了天啟四年,隨著魏忠賢勢力的崛起,駱思恭深知魏忠賢及東廠勢力太大,錦衣衛已是日薄西山,早已不復當年朝鮮倭亂時的盛況了。
在戰場是真刀真槍拼殺過的駱思恭,自然不愿與東廠同流合污,便早早的將位置讓給了魏忠賢的心腹田爾耕,換得了安全著陸。
經歷了明末激烈的對外對內戰爭,以及紛繁復雜的朝局變動,駱思恭仍然全身而退,其勇武謀略和政治智慧可見一斑。
如此的文武全才,朱由檢自然不會讓他在家抱孫子。
既然端了老朱家的碗,那就只能替老朱家賣一輩子命了。
一世崢嶸,最后卻以白身告老,盡管換得了全家太平,但想起往昔的崢嶸歲月,駱老爺子亦長嘆不已。
所以當朱由檢在乾清宮單獨召見駱思恭時,政治敏銳度極高的老爺子自知事業的第二春就要到了,于是一臉的誠惶誠恐外加老淚縱橫。
而當朱由檢和他聊起當年的朝鮮倭亂時,老爺子更是兩眼放光。
駱思恭今年已經六十多了,但仍常年習武不輟,雖然頭發有些花白,但精神更顯矍鑠。
特別是一聊起當年去敵后探查倭寇情報的日子,老爺子的話就止不住了。
恰好朱由檢也愿意聽打倭寇的事,于是這一老一少,便從下午一直聊到了晚上,晚飯都是在乾清宮吃的。
朱由檢在前世就看過許多朝鮮壬辰倭亂的資料,什么明軍喜歡放大炮,倭寇喜歡用鳥銃的事,朱由檢都知道一些。
初次出師不利,后來又派兵入朝增援,然后平壤大捷、碧蹄館之戰,朱由檢知道的還挺詳細的,隨時能插上兩句。
而且朱由檢有著現代的戰略戰術眼光,又經過各種史學家的復盤,對于當時一些戰役部署的看法,時時令駱思恭驚嘆不已。
駱思恭多次腹誹
‘世人皆言當今陛下是真龍在世,今日一見果然如此,從未出京,卻對朝鮮半島了如指掌,一日未掌兵,卻比經年良將更有戰略眼光。’
相比于駱思恭的驚嘆,跟一個經歷過壬辰倭亂的高級官員復盤萬歷二征朝鮮,朱由檢更感覺過癮。
當豐臣秀吉、李舜臣、小西行長等一個個歷史人物從經歷者口中講述出來的時候,朱由檢頓時有種見證歷史的感覺。
而且對于在朝鮮抗擊侵略者,朱由檢還有一種不為人知的自豪感。
當駱思恭講到他隨軍渡過鴨綠江奔赴朝鮮的時候,朱由檢眼睛都濕潤了。
耳邊瞬間響起一首歌。
朱由檢滿含熱淚,提筆便在紙上寫下了那首歌的歌詞,當然是刪改過的。
而且朱由檢還借著酒意,將其唱了出來。
一曲唱罷,駱思恭已是老淚縱橫。
兩次率領錦衣衛入朝平倭是駱老爺子一生最引以為傲的事,平日常與子孫說起,子孫雖聽其談,但共情之心卻是卻無僅有的。
特別是駱養性那小子,每當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