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給懟了回去。
“此戰一定要打,眾卿休要再言,此戰打好了可為我大明百姓免去一場災禍,此戰若是不打,乃至打不好,你我便皆是大明百姓的罪人。”
“李閣老,你是要做大明百姓的罪人嗎?”
見朱由檢動了怒,李國普也只得連道不敢,訕訕退了回去。
“內閣黃、韓、孫三位閣老,六部兵、工、戶三部尚書,你等留下,并傳錦衣衛指揮使駱思恭,其余人等回衙屬辦公吧。”
既然確定了要打這一仗,朱由檢便留下了軍方的專業人士進行戰役細節的策劃。
而其他的非專業人士在這也是幫倒忙的貨色,還不如攆走了事。
待其余人走了之后,朱由檢便命王承恩取來地圖,與眾臣一起商議戰役的細節問題。
但朱由檢隨后就發現了一個問題,自己的想法與孫承宗、袁可立并不相同。
孫承宗和袁可立支持楊鎬出兵廣寧的復土計劃。
但朱由檢卻不這樣認為。
遼東乃明、后金、蒙古三戰之地,多年戰爭,人煙稀少、百業凋敝,復之無益,徒耗成本。
且以目前明軍的戰斗力,即使復土,亦守不住。
所以朱由檢對后金的策略便是,不急于復關外之地,但以殺傷后金有生力量為要。
后金彈丸之地,民窮而國匱,殺一人便少一人,毀一城便少一城。
如此數年之間,便可將后金拖垮。
“兩位愛卿,朕以為,我大明之軍目前還沒有與后金八旗正面對抗的實力,此次出兵重在引后金從虎墩兔部撤軍即可,至于復土之事,未必急于這一時。”
皇帝竟然不要求復土?那勞師遠征豈不是賠本買賣。
孫承宗與袁可立面面相覷,韓爌、畢自嚴和徐光啟亦是不解,倒是黃立極不慌不忙,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樣。
其實,倒不是黃立極知道了朱由檢的打算,而是其與朱由檢待久了,太知道這位帝王不按常理出牌了。
所以朱由檢無論做出什么決定來,黃立極永遠是一副‘哦,原來如此,陛下真乃神人’的表情。
當然這也是朱由檢為什么堅持讓黃立極做首輔的原因,有一人整日在自己身邊捧哏,感覺確實不錯。
見眾人皆有疑惑,朱由檢便詳細講了自己對后金的作戰策略,并著重講了不計復土之事,只要將女真八旗殺盡殺絕,那遼東自然而復。
待朱由檢講完以后,所有人便如黃立極一樣。
‘哦,原來如此,陛下真乃神人也。’
眾人統一意見之后,隨后便制定了進軍路線。
此次援救虎墩兔,明軍將三路出擊。
其一便是東江部,由毛文龍統帥,出鴨綠江,攻義州、寬甸,直至連山關。
其二便是遼西一部,由滿貴統帥,出大小凌河,直取廣寧,斷皇太極后路。
前三便是遼西關寧鐵騎,由祖大壽統帥,出大小凌河,直撲遼陽。
三路中,毛文龍與滿貴部為強攻與佯攻相結合,能攻責攻,攻不下則圍,遇強敵則走。
另外,朱由檢為其兩路制定的策略便是毀掉沿途一切可用之物,收攏其民,帶回大明。
而祖大壽之關寧鐵騎,則只為佯攻之勢,取其機動能力強的特點,直撲遼陽舊都,只為政治影響,逼迫皇太極撤軍。
根據朱由檢對這段歷史的了解,再加上駱思恭后金情報的佐證,朱由檢斷定后金留守軍隊不多,根本不用擔心后金軍會出城追擊,所以后金堅城之外,明軍大有可為。
其實對于朱由檢此次的出兵策略,更形象的比喻便是,趁主人家大人不在,興重兵去人家家里掃蕩一番。
于是,朱由檢便給此次出兵行動取了一個非常形象的代號。
打草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