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那魯安漸漸遠去的哀嚎之聲,此時大殿里的一眾官員皆噤若寒蟬,特別是都察院左都御史劉宗周,此時已經兩股站站。
不用朱由檢交代,此時的劉宗周已經做好了將都察院查個底掉的打算。
看著群臣一副膽戰心驚的模樣,朱由檢自知殺雞儆猴一事已成,隨后便不再浪費時間,遂將東廠塘報給眾臣傳閱。
群臣雖然從剛才朱由檢的言語中猜了個七七八八,但此時看到陜西民變四個字,才最終明白朱由檢為什么發這么大火。
在朱由檢說完議一議的時候,施鳳來便搶先站了出來。
“回陛下,陜西民變初起,當盡快派軍圍剿,待其成了氣候,再剿可就難了,奢安之亂尤未遠矣。”
施鳳來說完,群臣便皆附和,更有不少人拿奢安之亂的例子說事。
奢安之亂是天啟年間爆發在貴州四川一帶的土司叛亂,歷時三年有余,死傷軍士百姓數百萬,耗費錢糧無算。
如果從后世唯物主義史觀來看,奢安之亂爆發的根本原因是明朝對少數民族地區以夷制夷的高壓政策導致,但導火索卻是明朝腐敗的吏治。
明朝自嘉靖以來,不僅對漢民百姓橫征暴斂,對西南少數民族更是勒緊了脖頸。
不算地方貪官污吏每年對土司的敲詐勒索,光是明皇要求西南地區每年進貢的大木,便不知要了多少少民的性命。
而且在萬歷年間,奢氏為爭奪土司繼承權內亂,當地明軍不僅不加以勸阻,反而趁火打劫,趁奢氏內亂無暇顧及之時,悍然出兵,將奢氏九世積財搶掠一空。
如此令人發指的行徑,為以后的奢安之亂埋下了伏筆。
天啟元年,遼東告急,當時眾正盈朝的東林黨人便又拿出了以夷制夷的妙計,命貴州奢氏、安氏兩大土司率兵赴遼作戰。
此時的奢氏土司首領奢崇明無奈,只得起了兩萬狼兵奔赴重慶聽令。
但到了重慶之后,不僅沒有受到應有的善待,原本圣旨上承諾的四十萬兩軍餉,到了奢崇明手里,竟然只剩了四萬兩。
而且,當時的重慶巡撫徐可求見奢崇明心生不滿,便誣陷指責其所調之兵盡皆老弱,命其回永寧重新征調。
當然徐可求的本意并不是真的讓奢崇明回去再調兵,而是對他心有不滿的敲打,待奢崇明孝敬之后,兩萬老弱自然就變兩萬精兵了。
徐可求自詡為將土司玩弄于股掌之中,但殊不知此次敲打卻成了壓倒奢崇明的最后一根稻草。
是可忍孰不可忍,本來就對明朝有著深仇大恨的奢崇明部,當夜便起兵攻占了重慶。
而那位自以為是的重慶巡撫徐可求自然就成了刀下之鬼。
隨后,一月時間,奢崇明便又分兵占領了合江、納溪、遵義等地,并在永寧建國,稱大梁王。
而西南的另一大土司安氏,世代與奢氏聯姻,此時的安氏土司首領安位便是奢崇明的親外甥。
見舅舅起兵后勢如破竹,安氏既怕受株連,又想著撈點好處,于是在奢崇明的鼓動下,遂起兵響應,很快便占領了畢節、安順、沾益等地。
而其他的土司,見奢安兩氏起兵后明軍不堪一擊,亦紛紛響應,不到半年的時間,四川、貴州大部地區盡皆陷落。
直到天啟三年,明軍在四川巡撫朱夔龍、石柱總兵秦良玉和四川總兵杜文煥的率領下,歷經大小戰斗數百次,才最終將奢崇明的叛亂平定。
但奢崇明父子卻得以逃脫,前往水西投靠了安邦彥。
奢崇明兵敗以后,水西安氏也消停了不少,明軍亦是損失嚴重,且嚴重缺餉缺糧,雙方達成了短暫的默契。
此時,滿朝眾臣皆以奢安之亂來提醒朱由檢要盡快平叛陜西民變。
但他們不知道的是,在原本歷史上,就在崇禎元年七月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