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奔襲千里,且無一人掉隊傷病,雖是騎馬,但也是精兵才能做到的。
與普通的明軍不同,此次出征的三千新軍并不是戰兵,輜重兵、醫護兵、通信兵、警衛兵、工兵、火頭軍等就占去了五百人,真正直接上陣就兩千五百人。
新軍建軍之時,因為不直接參與作戰的兵員太多,盧象升還與朱由檢起過爭執,特別是后勤兵的設立,盧象升十分不理解。
在他原有的觀念中,后勤兵不就是民夫嘛,打仗時征發民夫就好了,為什么要單獨設立這樣的兵種。
此外,還有醫護兵,明軍作戰時帶醫士的例子原來也有,但是一百五十余人的一個連就配備兩名醫護兵,三千人的隊伍,光尋常的醫護兵就有四十多名,這對于缺醫少藥的大明來說,無疑是多了點。
而且,在每個旅部還有一支二十人的專業醫士隊伍,專門處理戰場上的復雜傷病。
為了培養這支專業的醫士隊伍,朱由檢甚至還令太醫院的醫官專門來西山講過學,更是專門下圣旨請來了著有《外科正宗》的陳實功,手把手的教這些醫士如何處理各種外傷。
特別是對于防止感染和疫病,天子還貢獻了烈酒清創、沸水消毒、傷口縫合等技法,治療后良好的恢復效果,讓以外科見長的陳實功也是佩服不已。
但對于占據營兵近兩成的非直接作戰人員,盧象升還是有些接受不了,關鍵是這些人員還占據營兵的兵額。
盡管盧象升不會想著吃空餉,但如此多的和正兵一樣的輔兵,盧象升還是覺得有些臃腫。
好在朱由檢還吩咐這些特殊兵種一樣要參與軍事訓練,雖然要求上與正兵有些差距,但是關鍵時候能拿得起刀,拉得開槍栓,則是基本的要求。
對于這些專業兵種對于作戰的保障作用,朱由檢沒有對盧象升多說,比起言語,真刀真槍的打上一仗之后,盧象升就能體會到了。
所以在朱由檢的堅持下,這些專業兵種還是被盧象升不打折扣的推廣了下去。
另外,盧象升為了發泄自己的情緒,每到軍事訓練時,也沒少拿這些他眼中的輔兵撒氣,而在各自的專業訓練上,盧象升也是十分嚴苛。
但盧象升的不解,經過這十日的急行軍,也都釋然了。
雖然還沒有上陣,但僅僅是行軍途中,這些專業兵種的好處就都體現出來了。
通信兵能讓盧象升的命令以最快的速度下達到排一級的單位,三千人便能做到如馭臂使。
醫護兵則保障了每一名士兵都能得到很好的救治,千里行軍便無一人掉隊。
輜重兵承擔了隨軍器械糧草的轉運,讓戰兵保留了體力,以應對沿途的各種狀況,雖然此次是在大明境內行軍,沒有遇襲的可能,但其中的好處,盧象升還是能看到的。
而且發軍餉的輜重兵比征發的民夫更是天壤之比,單說千里行軍并拖慢戰兵的速度,就已經讓盧象升大喜過望了。
行軍作戰,糧草的重要性自不必多言,這樣一支輜重兵的存在,便是軍心士氣的保證。
再配合上每個連一支的火頭軍,每天的熱菜熱飯,便可以讓一日百里的戰兵們,一直保持旺盛的士氣。
此外還有工兵,更是行軍的保障,一路上的溝壑江河,都沒有耽誤行軍的速度。
特別是在渡過黃河時,快速征調數十艘渡船,緊張有序的維持好渡河的秩序,兩個時辰便轉運三千人馬安渡過黃河,讓盧象升更深的體會到了專業兵種的好處。
十日之間,三千兵馬便從京城奔到了重慶北方門戶的廣安,這對于這個時代的任何一支軍隊來說,都是難以做到的。
但新軍就是做到了,而且還是在一兵未少的情況下。
所以對此次出兵貴陽的勝算,盧象升又多了幾分。
翌日晚,盧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