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外廷支援一二,有時候甚至會動用自己的棺材本之類的私房錢。
不過這些在朱由檢看來,都不是問題,要是比有錢,朱由檢絕對算得上是明朝最有錢的皇帝了。
盡管才做了不到兩年的皇帝,但粗略計算經他手里流出去的銀子就有千萬兩之多了,而且他手里應該還有個幾百萬兩的庫存。
所以,禮部一開始報來的方案,差點讓朱由檢背過氣去。
皇帝是有錢,但也不能亂花啊。
于是對于禮部的方案,朱由檢提筆就是砍砍砍,將一些光圖宏大有面子的儀式砍了個精光。
而且又把周延儒叫來訓了一頓,說他靡費民脂民膏,枉稱大儒,把個周延儒罵的是狗血噴頭。
不過朱由檢也沒萬歷皇帝那么摳門,宴席和賞賜還是保留了不少,而且相比于前朝的幾個皇帝,朱由檢在賞賜上可就大方多了。
朱由檢前世有過普通人的工作經驗,知道一個普通的官員并不在乎團拜會是否宏大,春節福利和抽獎環節才是他切實關心的內容。
所以對于切實能收買人心賜宴和賜錢的環節,朱由檢不僅沒減,還增加了一些。
按照朱由檢的計劃,即使是品級最底的七品官員,也能拿到十兩銀子。
一個七品的京官,月奉是七石糧食,折合銀子還沒有五兩,若只是養活官員一家人,那也足夠了。
但就算是七品京官,家里也不可能沒有仆人,出門沒有轎子,再買個小妾,這點俸祿就不夠了。
所以一個七品京官想要過得排場,必須得靠著家里的產業貼補才行,而家里沒有產業的,就只能放下臉面了。
轎子就不坐了,小妾也甭想了,頂多養上兩三個仆人,家里家外的活計,女主人也得親自操勞,但即使是這樣,日子也過得緊緊巴巴。
在加上京城居大不易,京師清水衙門里的寒酸小官還是有不少的。
而且這些官員,一般都是翰林院和督察院的,皆是清貴要職,在士林中掌握著絕對的話語權,所以讓他們高興,就是朱由檢增加賞賜的目的。
而那些閣老和尚書們就不說了,他們根本就不指著薪俸過日子,即使是郎中、主事啥的,也有自己暗地里的收入來源,正旦大朝會上的賞賜,他們一般也看不上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