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正旦宴會由禮部負總責,而具體事務的執行則由光祿寺負責。
明朝比較大的宴會有郊祀慶成宴、正旦和萬壽圣節,而其中又以正旦大朝會后的賜宴參加人數最多。
明初定下的禮制,大宴要行酒九次,每一道酒都有不同的配樂,期間還夾雜著平定天下之舞,熟悉禮樂的官員從奏響的音樂和舞蹈就能看出這是第幾道酒了。
此外,根據官階不同,大宴會上的菜肴分為上桌、上中桌、中桌、下桌四等。
上桌菜品茶食像生小花、果子五般、燒炸五般、鳳雞、雙棒子骨、大銀錠大油餅、按酒五般、菜四色、湯三品、簇二大饅頭、馬牛羊胙肉飯、酒五鐘。
上中桌菜品茶食像生小花、果子五般、按酒五般、菜四色、湯三品、簇二大饅頭、馬牛羊胙肉飯、酒五鐘。
中桌菜品果子五般、按酒四般、菜四色、湯二品、簇二饅頭、馬豬牛羊胙肉飯、酒三鐘。
下桌菜品隨駕將軍,按酒、細粉湯、椒醋肉并頭蹄、簇二饅頭、豬肉飯、酒一鐘。
此外,執行此次任務的金吾衛、太監宮女等宴會上的服務人員也會在宴會結束后,有單獨的賜食。
單從菜品上來看,來自后世的朱由檢對此非常不感冒,還趕不上后世尋常人家請客。
一禱一祝,先后九次,看著殿外的群臣實在是太過于難受,朱由檢便加快了宴會的進度,很快便上了最后一道菜品,湯食。
明朝素有點湯送客的慣例,而在皇家宴會上,在上湯之后,便意味著此次宴會宣告結束。
殿外一眾群臣頓時松了一口氣,早上五點多從家出門,在承天門外等到了八點,隨后進紫禁城到皇極殿前站定。
一通儀式下來,等到皇帝賜食已經是十點多了,而且此次大朝會,還加了一個內閣宣詔的環節,等到群臣賜宴,已經是午時初了。
不過在朱由檢的刻意之下,宴飲環節很快便結束了,群臣起身再拜,等著皇帝發紅包,然后就可以拍屁股走人了。
基本上,從寅時末到午時中,三個半時辰的時間,全都站在室外,數九寒天中,也是遭罪了。
不過自新皇登基之后,原來每月兩次的大朝會已經被取消了,除了重大節慶和祭祀,絕大部分的官員一年之中參加大朝會的次數屈指可數。
這對于一些低級的官員,無疑是個隱形的福利,以往這些官員參加大朝會也是做陪襯,根本沒有任何意義,隔得太遠,皇帝也注意不到他們。
所以當取消大朝會之后,除了個別認死理的官員,絕大部分的官員都對此項仁政雙手贊成。
所以對于每年固定的、尚需要低階官員參加的幾次大朝會,官員們還是很高興來宮里見一見皇帝的。
此時,宴會的案幾已經被收拾了下去,群臣肅穆站定,等待最后的驚喜環節,就是不知道這次新皇是給銀子還是給米面肉。
米面肉的話不會給很多,要考慮士大夫的體面,官員們也不能抗一袋子面回家不是,所以總數一半不回超過五斤,再多也不會超過十斤。
所以,相對于實物,官員們覺得還是銀子比較實惠一些,而且還方便攜帶,不用辱沒士大夫的體面。
而且賜銀子的話,金額再少也得有個兩三兩的樣子,皇家也得顧忌體面,最小的銀錠便是二兩的,總不能再把小銀錠一切兩半吧。
而且據小道消息,皇家此次賞賜賜銀的傳言要多一些。
但所有人估計都不會很多,這一年打了不少仗,北方還有災荒,皇帝估計也拿不出多少銀子來。
不過結果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隨著太監們將一個個精美的荷包分發到官員們的手上,盡管沒人好意思當面打開查看,但光是在手上沉甸甸的觸覺,銀子就不止十兩。
群臣頓時面面相覷,礙于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