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畢懋康這種恭維,自朱由檢到了明朝后,聽得耳朵都要長繭子了,但每回聽到,心里還是有些得意的。
以一己之力,改變別人命運,拯救萬千生靈,這種感覺不要太好。
“臣以為,陛下之德光耀千古,臣敢請陛下賜此爐子為‘崇禎爐’,好讓天下百姓人人感受皇恩浩蕩。”
畢懋康說的真誠,朱由檢差點都要被他說動了,但轉念一想,還是算了吧。
‘這爐子要是叫崇禎爐,那煤球是不是要叫崇禎球、崇禎煤球,太不上檔次了,而且自己本來就是剽竊后世不知何人的創意,還是低調些算了。’
想到這里,朱由檢裝逼的說道。
“區區小事而已,朕豈是好此虛名之人,此物形似蜂窩,就叫蜂窩煤球和蜂窩煤爐吧,百姓一聽便懂。”
對于朱由檢這種不愛名聲一心為民的態度,畢懋康更是欽佩不已。
兩人接著前行,正要走到機械廠門口,畢懋康忽然又上前說道。
“陛下,臣以為燒炭時如果開著一點門窗,讓那種毒煙能跑掉一些,是不是也要好一些。”
朱由檢聞言,差點絆倒在門檻上。
燒炭有煙,開窗散煙這不是常識嗎,就這還用想這么長時間,朱由檢不僅覺得這畢懋康是不是腦子不好使。
但其實這是朱由檢站在后世自然科學飛速發展的基礎上來看前人了,明朝人可不知道煙有毒或者有害,冬季又冷,關緊門窗保暖還來不及,誰還會熱的去開窗散煙。
況且屋里有些煙霧還能暖和一些,此外古人還有焚香的愛好,對于煙霧什么的沒有后世的人那么接受不了。
不過朱由檢涵養還算好,即使覺得畢懋康的腦回路有些匪夷所思,而且還要對這種想法予以支持,因為畢懋康這種明朝聰明人如此,那愚昧的普通百姓更不知道了。
“對對對,如果能通風良好,自然就不會中毒了。”
畢懋康點頭稱是,隨著朱由檢踏進了機械廠。
因為冬季結冰的緣故,水力鍛錘如今已經沒法用了,于是目前還在工作的鉆床和鍛床都是用的畜力。
跟穩定的水力相比,畜力的輸出功率就有些不一致,效率也要低一些。
但總的來說,要比人力要好的多了。
“還是要抓緊研制蒸汽機,那才是動力的根本,有了蒸汽機,這些廠房就不用非得靠著河流而建了。”
朱由檢又提蒸汽機,畢懋康頓感壓力山大,去歲以來,因為研制蒸汽機,已經傷了兩個工匠了,其中一個因為鍋爐爆炸的殘片擊中了肺部,傷勢還挺重,沒有挺過去。
對于傷者和亡者,朱由檢都給了不菲的撫恤金,所以這事并沒有在西山引起不好的輿論。
畢懋康趕緊諾諾的應是。
“一定要注意安全,別再出事故了,對了我說的那個溫度計和壓力計你研究的怎么樣了?”
溫度和壓力是控制鍋爐安全的重要指標,所以在玻璃研制成功之后,朱由檢便要求抓緊制造。
“回陛下,還在研制,還在研制。”
畢懋康擦了擦腦門的汗,有些緊張的說道。
朱由檢聞言,也沒有再說什么,玻璃制品剛出來,溫度和壓力的原理還沒有搞明白,就想要溫度計和壓力計,確實有些強人所難了。
想了想,朱由檢又道。
“在溫度計和壓力計出來之前,這鍋爐就先不要實驗了,但是活塞連桿驅動裝置得抓緊研制,等到鍋爐能夠穩控了,連上就直接能用。”
沒有工業用的壓力計和溫度計,鍋爐就是一個定時炸彈,想靠著工匠的經驗去控制鍋爐不爆炸,那不是朱由檢想要的工業化大生產模式。
畢懋康聞言,立時松了一口氣,只要不玩鍋爐,那活塞連桿啥的可就安全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