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王送美人的事,在宮里沒有掀起任何波瀾,不過卻不知怎么傳到了宮外。
一時間輿論嘩然。
近兩年帝王家太平無事,朱由檢的后宮就一位皇后也沒有子嗣,跟前朝歷代皇燕京相比,文官們不僅少了許多茶余飯后的談資,甚至連彈劾帝王家事的奏疏都沒了素材。
如今的這位皇帝,盡管年少,但酒色財氣全不占,一時間還真沒法上書勸諫什么,如果非得找的話,那就是后宮匱乏,專寵一人,不利于子嗣,應廣納后宮。
不過這樣的奏疏也掀不起什么大浪來,被朱由檢留中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因為近兩年皇家太過平靜,所以此次福王進京送美人的事,很快便引起了軒然大波。
先是都察院火速行動,彈劾福王行為不檢,引誘天子貪戀美色。
其后便是六科給事中們群起而攻之,把光宗元年鄭貴妃給光宗獻美女的事又給掀了出來。
這下可算是捅了馬蜂窩了,盡管光宗就當了一個月的皇帝,但因為有神宗作對比,召回礦監稅監,起復東林老臣的舉動,引得士林一片贊譽。
因為光宗走的太早,所以就有不少人感到遺憾,因為遺憾所以才會念念不忘。
念念不忘之下,便有那有心人由福王送美人的事想到了之前福王的親生母親鄭貴妃送光宗美人的事了。
當初就有人傳,光宗是被那八個美人掏空了身子才死的,但因為涉及皇家臉面和實在是沒有證據,這才作罷。
但朱由檢看過皇家檔案,光宗確實不是因為寵幸過多掏空身子而死,主要還是因為自己身子弱,又亂吃藥。
因為神宗的怠政懶政,光宗登基時算得上是百廢待興,而光宗為了不負誓死支持他的文官集團的厚望,著實勤勉了一陣。
但因為身子骨弱,于是就累倒了,按說累倒了就好好歇歇吧,御醫們倒也開了調養的方子。
但光宗嫌御醫們的方子見效太慢,不愿意等,跟他爹、他爺爺和他老爺爺一樣,喜歡琢磨個丹藥服服。
但跟御醫們開的吃不死人也治不好病的溫潤方子不同,丹藥基本算是毒藥。
而且這丹藥還是鄭貴妃以前的內侍幫忙進獻的,所以光宗得病后很快便死了。
當朱由檢看光宗起居注時,對此也是啞然,身體不舒服不看御醫,反而去求丹問藥,這光宗也是個奇葩。
而且參與獻藥的內侍,之前還是鄭貴妃宮里的人,這光宗竟然也信得過。
起居注中雖然全程沒提鄭貴妃的事,但朱由檢就是覺得這鄭貴妃肯定不是個好鳥。
而且她有作案動機,神宗在時,其一直幫兒子謀劃太子之位,不僅惹怒了光宗,甚至文官集團也得罪了遍。
待光宗即位后,自知不會善終的鄭貴妃不可能會坐以待斃。
而且朱由檢推斷,其先送美人之舉便是麻痹光宗,然后再趁光宗體弱之時,借丹藥之手除之。
一環扣一環,怎么看都是鄭貴妃那個女人謀劃的。
而且光宗死后,鄭貴妃也確實得了好處,因為其后發生的移宮案,年少即位的朱由校沒有精力也沒有實力去查他爹的死因。
而外庭的那些大臣,也因為移宮案掀起了內斗,根本無暇顧及宮里之事。
于是,參與奪嫡的鄭貴妃竟然安然在宮中養老了。
看著眼前的這一摞摞彈劾鄭太貴妃和福王的奏疏,朱由檢不僅陷入了沉思。
要不要徹查此事,要不要給光宗報仇。
要是徹查當年的“紅丸案”肯定會在朝堂掀起軒然大波,各派勢力借此互相攻擊、排除異己那是肯定的,這與朱由檢所求的穩定是背道而馳的。
而且以大明目前的形勢,再掀起朝爭,既不符合大明的利益更不符合自己的利益。
但要是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