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朱由檢又過了幾日,銀子湊齊之后,西山集團第二次股東大會便圓滿落幕了。
對于朱由檢來說,這可能是最后一次跟藩王們要銀子了,一來是怕失了信用,二來則是怕股權結構不好重建。
朱由檢是不怕藩王們來要西山集團的控制權,但他總得顧忌吃相的問題。
送走了藩王,朱由檢便把精力集中在新軍建設上了。
到目前為止,新軍已經招募了三批,總計九千多人,而且初步分為了火槍兵、長矛兵和炮兵等三個大類的兵種。
當然每個大類里又分了偵察兵、擲彈兵、輜重兵,炊事兵、醫療兵和工兵等小類
在盧象升看來,歷覽各代兵書,分工如此細致的軍隊卻是聞所未聞,光是訓練這些不同的兵種,也著實讓盧象升頭大不已。
關鍵是這些新奇的兵種和訓練手法,盧象升也是第一次接觸,在朱由檢這里領會完上意之后,還得結合應用到實際練兵中去。
也幸虧有朱由檢招募的武學生配合,以及對所有新軍士兵實行文化教育,新軍士兵的學習領會能力提升不少,盧象升的壓力稍微能少一些。
而且在貴州平叛過程中,按照朱由檢的安排,盧象升又從普通軍士中提拔了一些思想堅定,軍事素質過硬的骨干,來充任連級及以下的軍官。
如今來看,首批參加新軍的三千多名士兵,已經半數走上了領導崗位,暫時沒有職務的也都成為了連隊里的中堅。
新軍實行軍官和士官相結合的軍銜管理體制,層級分明,結構合理,排及以上設立軍官,排及以下設立士官。
最低的軍官為見習尉官,最高則設元帥,當然元帥有且只有一個,自然就是朱由檢了。
最低的士官為下士,最高的士官為上士,上士便可以擔任排長,然后對優秀的上士推薦進入武學學習,畢業就是見習尉官了。
新軍最小的組織單位為班,一個班十人,設班長一名,副班長一名,班長一般為中士擔任,副班長則一般為下士,其余士兵則為列兵。
新軍最小的戰斗單位為排,一個標準戰斗排三十二人,由三個班組成,設排長一名和副排長一名。
朱由檢起初也想搞以班為單位的戰斗小組,但因為武器裝備的限制,班組三三制的戰術根本就沒法用。
新軍的主要戰術還是排隊槍斃、分段射擊,所以人數太少,排槍的戰術優勢根本發揮不出來,綜合考量,朱由檢便把最小作戰單位定成了排。
當然在一些特殊的戰場環境下,也可以臨機將作戰單位再縮小到班,不過這個時代的戰斗基本都是陣列而戰,除了巷戰,以班為單位的戰術基本用不到。
在火槍兵之外,結合盧象升從貴州帶回來的實戰經驗,朱由檢又單獨組建了一個長矛團,主要用于近戰掩護火槍手。
萬一敵方人數太多,攻勢又猛,三段射擊擋不住敵人的進攻,新軍被拖進了近戰,長矛兵便要上前近戰掩護火槍兵,給他們創造重新列陣裝彈的時間。
此外朱由檢還組建了一個炮兵團,但因為新式的鋼鑄火炮太少,炮兵團也只能用從兵部調來的鑄鐵炮進行訓練。
因為鑄鐵炮炸膛傷人的原因,工部的十幾個蛀蟲被朱由檢拿來給新軍士兵撒氣了。
校場上被砍掉的十幾個腦袋,也側面刺激了畢懋康和宋應星,只有平爐煉鋼的難題得到妥善解決,才能一勞永逸的解決鑄鐵火炮炸膛的問題。
朱由檢給畢懋康和宋應星引進的煉鋼法其實是十九世紀的平爐煉鋼法,包含蓄熱室、燃料室、熔煉室和鼓風室等,相對來說,設計還算是簡單的。
但其中也有個一直難以攻克的難點,那就是熔煉室的耐火材料。
因為有了坩堝鋼的冶煉基礎,西山鋼鐵廠已經開始用焦炭作為燃料了,盡管焦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