鹵菜是店里常年有的東西,不需要準備,提前從鍋里撈出來切好裝盤即可。涼菜蘇子放也早有打算,拍黃瓜、涼拌三絲,夫妻肺片。
有葷有素、鮮香麻辣清淡齊全,穩就是一個字!
倒是主角粥讓他犯了難,理論上白粥配咸鴨蛋最好,可是想到自己做的咸鴨蛋品質不敢保證,他覺得還是做點有味道的粥來輔餐比較好。
薛意和沈安妍喜歡清口的,這是之前就說過的。其他人喜歡肉粥,也要考慮到。
說到粥。
華夏餐桌上也有幾個不同的流派。
北方粥食材花樣比較多,有大米、小米、玉米等多種食材熬制的粥品,講究點的還要做八寶粥,不過不管哪一種,都是要米稠粥厚,有些老人家甚至喜歡插筷不倒的那種稠粥。
南方粥就不同,食材簡單,就是一碗絲苗米,大火滾沸轉小火,煲湯一樣慢慢煲出滋味,講究的是綿軟滑順。對南方人來說,好的粥要講究水米交融。
不過在北方人看來,南方的粥只能算是稀飯,而南方人又覺得北方人的粥只顧著吃飽肚子,在品粥上落了下乘。
反正,就像是豆腐腦的甜咸之爭一樣,對粥這件事情上南北兩派各自不對付已久。
蘇子放想了想,自己老爹老媽、謝廣應該是北派粥的堅定擁躉者。
薛意、楊瓊、趙曉曼等更喜歡南派粥。
至于自己和沐飛,應該是有的吃就覺得不錯的那種……
思考片刻,他決定還是做兩鍋粥,一鍋咸鴨蛋瘦肉粥,一鍋蔬菜粥,兩邊都能吃的開心。
記憶中最好喝的粥應該是粵省的生滾粥,用提前備好的白粥做底,加入新鮮的材料一鍋滾熟,吃的時候粥底綿軟順滑、食材新鮮不失原味,格外鮮美。
當然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那鍋白粥,講究起來沒有十幾年煲粥的手藝是不可能做好的。
就他所知,食不語后廚沒有一個人會粵式料理的,還是要依賴萬能的網絡。
查看了半小時資料,總算弄明白了粵省白粥的秘密。
只是這個明白只在理論上,實際操作能做成什么樣他也不好說。
根據教程,白粥起碼要煲夠兩個小時,所以蘇子放趁著晚間營業前的空閑時間早早準備好相關材料,營業過半抽空便開始煲粥。
網上說兩人份的粥需要80克大米,蘇子放估算了下食不語后廚的分數,果斷加了兩斤到鍋里。
上好的絲苗白米淘洗干凈,雖然不是今年的新米,可是保存得當還是能聞到濃郁的米香。
清水浸泡半小時讓大米吸收水分,這樣可以更快的讓大米開花,節省煮粥時間。
很多人在這一步直接將原有的大米和清水倒入鍋中開始熬湯,其實這是有點問題的。
因為要想粥味道好,還少不了腌制的工作,在洗好潷干凈水的大米中倒入一勺花生油和鹽翻均勻腌制二十分鐘,這樣煮出來的粥更加順滑。
泡米和腌米的時間,蘇子放已經準備好高湯。
和店里長期備著的湯底類似,用烤出油的大地魚、豬骨、雞架煲湯,配上海帶、冬瓜,吊出的湯底味道鮮美,用口蘑吸附油脂和渣滓后干凈透亮,正好適合煲粥。
因為看到網上有說開水加米和冷水加米兩種方法,蘇子放還特意請教葉家文煮粥到底該怎么加米。
沒想到葉家文直接打電話過來。
“肯定是熱水啊,冷水下鍋是嫌鍋底不夠粘么?”
“熱水煮粥,冷水煲湯,這道理難道現在學校都不教了么?虧你還是趙熙的徒侄,怎么連這個都不知道!”
一番訓話,讓蘇子放只能跟著附和沒有絲毫辯解的時間。
好在葉家文刀子嘴豆腐心,說完還特意詢問了蘇子放之前的步驟和接下來的準備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