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至于蕭胤為何這么做,說法不一,其本人后來率眾投降了官軍,按他自己的說法此舉是想立功贖罪,但官軍方面覺得事情沒那么簡單,你蕭胤真要立功贖罪直接下令侍衛諸軍就地投降不就得了,何必來個按兵不動呢?所以不少人懷疑蕭胤此舉或許另有企圖,他可能本意是想帶著寧思孝的幾個兒子突圍逃走,如果此舉能成功,那他今后就還能在別處另立一個大幽朝廷,此時北地雖然基本被官軍收復,但人心不一,還有不少忠于大幽的散兵游勇潛伏在各處,如果把這些人聚集起來,雖然不足令叛軍東山再起,但割據一方還是有可能的,到那時寧思孝的兒子們大都年紀幼小,大幽的實權無疑就得落在蕭胤手里,那樣他就可以作威作福,即便最后叛軍還是難逃失敗,他到時再投降也為時不晚,這或許就是蕭胤的如意算盤。
當然還有一種猜測,這事就涉及大幽高層的一些丑聞,據傳說蕭胤跟寧思孝的寵妃郭氏有私情,這事在大幽高層流傳很廣,連寧思孝自己都有耳聞,只是當時戰事吃緊,蕭胤這人也確實能干,寧思孝一時還真找不出替代他的人選,迫于無奈才沒有發作,但心中一直記恨此事,據傳言寧思孝聽說官軍進城之后,知道大勢已去,就把郭妃以及其所生的子女都殺了,對外說法是怕她們落到官軍手中遭受屈辱,但許多人覺得寧思孝就是在報復郭氏出軌,之后他還打算派人去殺蕭胤,只是消息走漏,蕭胤為求自保,才下了那道匪夷所思的命令,當然這事主要都是傳言,究竟事實如何寧思孝和蕭胤本人肯定不會承認,郭氏又已經死了,故此這事也難以考證,當然還有一種說法,就是以上兩種猜測都是真的,蕭胤此舉就是自保之余想著給自己留條后路,總之這位成就了寧思孝的帝位,但最終也出賣了他,這點還是無可爭議的。
得知這些羅天寶是挺感慨,對于叛軍多數官員沒有節操的行為他并不意味,畢竟寧澤恩自己就是造反起家,但凡忠義正直的人有幾個肯跟他混的?但無論劉睿還是蕭胤,這些人對于叛軍以及寧家父子的倒行逆施都是起到為虎作倀作用的,甚至許多缺德的事他們還是主謀,結果如今一投降朝廷也不便追究,甚至他們弄不好還能謀個一官半職,這對于那些因為這場叛亂而犧牲的人,以及為朝廷殊死奮戰的將士們而言其實是挺讓人心寒的,可羅天寶也明白天下事有時就是這樣,善惡是非未必能會得到相應的回報,甚至修橋補路雙瞎眼,殺人放火子孫全這種事也不稀奇,這也就是為何俠客會長期存在,因為大眾需要有人站出來聲張正義,打抱不平,或許這種局面成百上千年都不會改變,但人們總得想辦法去為之努力。
清點完戰果之后,太子又對諸將做了安排,無非是善后而已,不過太子也挺體諒下屬,他給羅天寶放了三天的假,讓其去處理董燕,袁飛等人的喪事,順帶調整一下心情,羅天寶一琢磨軍中那么多人,許多事自己管不管也無所謂,于是也就當場領命。
之后羅天寶回去睡了一覺,這覺他睡得并不踏實,一直在做夢,一會兒夢見董燕,一會兒夢見袁飛,等醒過來想起夢里的種種羅天寶就覺得心如刀割,第二天開始他就忙著料理倆人的后事,其實不止袁,董二人,這次陽安之戰江湖群豪折損的人不在少數,羅天寶一琢磨也不能厚此薄彼,干脆就把眾人的喪事都攬了下來,是一一加以安排,羅天寶是帶過兵的人,處理這種事不在話下,故此后來喪事辦得頗為隆重,江湖群豪對于他的安排多數都是滿意的。
很快三天期滿,羅天寶回去向太子報到,太子對此也挺高興,當即就讓羅天寶負責安排軍中傷員的安慰撫恤,這事看起來比較瑣碎,但其實是個肥差,畢竟要經手大量的撫恤金,有些傷員為了得到更好的待遇也往往會給經辦人送禮,故此負責這事的人往往都能撈一筆,對于這事朝廷方面也往往是睜一眼閉一眼,只要你別做的太過,有司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