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整個覲見過程以及之后的接風宴都是張皇后在主持,頗有些越俎代庖之意,羅天寶開始明白太子為何要如此著急奪權,確實再這樣發展下去局面恐怕對其不利。
不過天子雖然精神不濟,還是對羅天寶兩次平叛的功勛贊賞有加,并且當場表示要給予厚賞,羅天寶聞聽當即不失時機地為老爹跟兩位師兄求情,并表示愿意用給自己的獎賞作為交換,天子對此是頗為感動,對左右說道:“所謂家貧出孝子,國亂顯忠臣,林右丞事到如今尚不忘父兄,實在乃是當今的義士,朕不幸遭遇叛亂,忙于國事,對于孝悌之道是多有虧欠,跟右丞相比是更覺汗顏,就算是為了獎勵風俗,也該對林云飛師徒網開一面吧?”
羅天寶聞聽心中大喜,天子既然開口了自己老爹跟兩位師兄就有了一線生機,可他還沒高興太久,一旁的中書令蕭休開口了:“陛下寬仁,實乃社稷之幸,百姓之福,可林云飛師徒謀反作亂,十惡不赦,這要是網開一面,只怕今后亂臣賊子都要心存僥幸,后患無窮,微臣覺得功過不能相抵,林右丞有功自然當賞,可林云飛師父有罪也當嚴懲。”
當今朝廷共有三位宰相,其中蕭休官爵最高,資歷最老,在百官中極有威望,他這么一說在場不少人都頻頻點頭,此時旁邊角落里又站起一人,沖天子說道:“陛下,蕭相所言極是,林思義身為朝廷官員,不顧公義,只念私情,甚至以朝廷官爵為質,替父兄求情,簡直就是要挾朝廷,此例斷不可開,為臣在此當殿彈劾,請天子降罪處罰林思義!”
此言一出舉座皆驚,羅天寶扭頭一看說話的是個四十來歲的中年人,身材矮小,相貌古怪,只是一雙眼睛兇光四射,仿佛隨時要擇人而食一樣,羅天寶久在官場,還真認識這位,正是新任京兆尹,兼御史中丞,姓解名操,不過對于老百姓而言他還有個更為人所熟知的諢名“解虎”。
之所以有這么個名字是因為這位乃是當今有名的酷吏,京師光復之后,因為長期戰亂導致治安一度不太好,故此朝廷就讓一向頗有“能吏”之名的解操擔任京兆尹,結果這位治理京師采用的就是嚴刑峻法,上至王孫公子,下至販夫走卒,稍有犯法是絕不輕饒,他上任的頭一個月,因為受刑不過而死在京兆尹衙門里的人就不下數十,其中甚至有一些王侯大臣的子弟親戚,這下許多人都不干了,向朝廷告狀,可結果朝廷對此是不予理睬。
原來這其中有兩層原因,第一這個解操是有靠山的,他是張皇后一黨,如今天子多病,太子這兩年又在外領兵,朝廷大事基本都是由張皇后決斷,解操是她頗為倚重的爪牙,自然不會治其得罪,而朝廷其他官員因此也不敢過問,另外天子對于解操的所作所為是不太認同,但他覺得治亂世需用重典,眼下戰事未息,這種局面下需要解操這種人來替朝廷干些“臟活”,故此對其也就睜一眼閉一眼了,故此解操是更加橫行無忌,結果不到數月京師的治安還真就穩定了,因此京師百姓送了解操一個“解虎”的外號,意思是其和猛虎一樣會吃人,不過朝廷對此倒似乎還挺滿意,如今更是讓解操兼任御史中丞,專門監督彈劾官員,是大權在握,朝野上下為之側目。
羅天寶這兩年領兵在外,沒和解操有多少接觸,但這位的事跡名聲他也是有耳聞的,沒想到今天對方居然會當殿彈劾自己,羅天寶當時差點沒氣樂了,心說人有叫錯名字了,但絕沒有叫錯外號的,這真是一只惡虎啊,咱倆無冤無仇,自己替父兄求情,你要像蕭休那樣不同意,那還在情理之中,可居然因此彈劾自己,要治自己的罪,這就有點欺人太甚了。
羅天寶是習武之人,加上這幾年一直帶兵,是殺伐決斷,脾氣可不小,當時就打算跟解操理論,一旁的太子看見了,生怕事情鬧大,當即說道:“父皇,林右丞為父兄求情也是出于為人子弟的本分,并無他意,解卿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