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夏,媽媽要說的這件事,是媽媽一直到三十多歲都非常犯迷糊的領域。但是媽媽要和你說,對投資金融領域的了解是非常必要的。不止如此,希望你也可以對日常的法律條款,基本的財務常識,以及大概得心理學有一些概念。這是世界和社會基本的運作規則,我們深處其中,就如同游戲里的小人,如果我們連規則都一知半解,怎么可能掌握自己的方向,掌握自己的生活呢。
很多人認為女性不擅長這個領域,可是媽媽要和你說,這種觀點是社會對女性的錯誤影響,并且這些領域的知識本身并不難,或者說,任何領域的知識都不難。只要我們安靜下來,用邏輯思維去理解,都是能夠明白和融會貫通的。所以小夏你可以做的很好。
媽媽曾經因為很多原因,沒有早早把這些東西融匯在心里,于是在生活把媽媽推到浪尖上的時候,就會像現在一樣,突然間要被動接受這些知識的沖擊。這種感覺很痛苦,媽媽一度感覺自己毫無退路,好像傀儡一樣,被動接受生活的反常和自己無知帶來的后果。
所以,對這些常識的不了解,在關鍵時刻會給我們走投無路的感覺。
媽媽為什么會因為不了解這些而面對走投無路呢?這個故事得從媽媽和爸爸結婚之前說起。
那時候,媽媽在公司賺的錢并不少,但是媽媽卻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月光族。你姥爺總喜歡把媽媽的收入和同城全部人的平均值做比較,媽媽雖然認為拿這樣的宏觀數據去比較微觀小人物的實際生活并不合理,但是作為參考也未嘗不可。媽媽那時候應該賺的是市平均收入的兩到三倍。
年輕的媽媽租了一套大房子,里面有臥室,廚房,媽媽運動的地方和換衣服的地方,還有一間儲物室。不僅如此媽媽還養了三只小貓咪。
每到月末,媽媽都會拿工資先買漂亮衣服,再買化妝品和護膚品,之后再支出一些生活必須費用,例如電費水費電話費和房租等。每個月這樣使用工資,媽媽不能撐到下個月末,銀行賬戶就會捉襟見肘。
這樣消費有什么不對嗎?
你有沒有發現,媽媽把自己的生活必須支出排在美麗的衣服和享受的皮膚護理費用之后了。而在這一大堆的支出里面,媽媽并沒有提到存錢,學習以及旅行等需要預留的存儲。
所以自然的,就是媽媽的衣服和護膚品很富裕,媽媽有很多衣服,可以各種搭配選擇,護膚品也開始從歐洲的平民系列向一部分日本的高級系列過度。
但是月光族的身份,給媽媽帶來了不安全的感覺。在很多時候,媽媽的消費過程存在著很復雜的糾結心情。一方面把享樂排在了消費的優先級里,另外一方面又不敢大膽的去買真正好的產品,因為知道賬戶會快速見底而退而求其次。
不僅如此,媽媽也沒有辦法一面不停的購物,一面又謹慎的在月末努力收縮開支的情況下,在學習上投資自己。
這一切都讓媽媽止步在了當時的消費循環里,整個人無論知識還是消費領域都沒有辦法進步。
這時候,就是這時候哦,媽媽遇到了爸爸。他一步一個腳印的理財觀念,讓媽媽到現在還十分佩服。
媽媽剛剛見到爸爸的時候,爸爸已經是一個從初中到成年都努力默默存錢的勤勉的小財主了。
相比較媽媽和其他同齡人,爸爸非常有目的在存錢,而且他有一個很正確的理念,那就是,錢就是存加上合理消費相結合,才能慢慢累計起來。
這一點一直到現在都給媽媽醍醐灌頂的感受。媽媽以前總認為錢需要大賺一筆,然后慢慢花掉就好了,但其實一旦開始正常的生活才發現,錢需要我們有意識的去攢。
很多消費過程,其實都好像是被催眠了一樣的被推進。在消費的過程中,假如可以加入意識感,去問自己,這件事,這個東西我是否需要,它的性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