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夏,從你出生開始,大部分的時間里,你都和奶奶生活在老家。媽媽想,那座南方小城,那片熱鬧的小區,對你來說應該就是充滿安感的家鄉了,對嗎?
媽媽也有過這樣的時光,人生中也有過這樣一個地方。
今年春節,媽媽走在小時候生活過的小區,拍了很多照片。那些以前覺得高大的樓房,曾經玩耍過的一排一樓小院,小朋友們一起躲藏過的柵欄和草叢,它們都還在,但是它們又都留在記憶里,消失在現實里了。
在媽媽眼里,在新拍的照片里,所有的一切都變得那么小,那么矮,那么舊。回憶里的樓房是高大的,廣闊的,到處都藏著樂趣。穿梭,躲藏過的草叢以前那么繁茂翠綠,而現在看的時候,好像一切都是灰色。
媽媽的記憶里裝滿了閃耀,生機勃勃的顏色,有時在夢里,媽媽已經長大,也會重新回到那個地方,去看那一切,夢里面它們還都是原來的樣子。小夏,媽媽想,將來你也會記得和奶奶一起生活過的房間,記得樓下的樹,還有茂密的小草叢。就是這些記憶構建了你的家鄉。
后來,媽媽長大,第一次離開那座城市,離開那片小區之后,卻有很長世間不愿意再回去。最嚴重的時候,媽媽甚至覺得那片小區仿佛頂著一片黑色的云,只要媽媽踏進去,就能感到無比的壓抑。那時,媽媽如果回去,走進小區,不愿抬頭看任何人,也不愿遇到以前的熟人,媽媽總是陰沉著臉重回舊地。
現在想起來那時候的樣子,感覺很神奇。成人的時空和孩子時期的自己就好像有一個蟲洞連接著一樣,很多細微的小節,可能會因為一些契機,就通過蟲洞,把兩個時隔多年的心靈連接在了一起。突然的,仿佛一切又變得都一樣了。
媽媽小時候,周圍就像剛才描繪的一樣,熠熠生輝,可那時候的媽媽,除了到處玩,也有過奇特的冷漠的樣子。作為一個孩子,那種樣子就仿佛是媽媽天生的屬性一樣。對于環境的格格不入,對于人的鮮明態度,看到院子里冷漠或者諂媚的老太婆,就會冷眼不待的樣子,是媽媽從小就有的一面。
多年之后,在那段灰暗的日子里,媽媽回到家鄉小院兒的時候,臉上流露出來的樣子,和自己三歲時候,看到不喜歡的老太婆的樣子,一模一樣。引起的緣由很是不同,但樣子都是一樣的。那種有點憤世嫉俗的冷漠,這么多年,三歲到幾十歲,從沒有變過。想起來也是很有意思。
那幾年媽媽生活在其他城市,二十歲出頭。第一次離開家鄉,在遙遠的地方,身邊沒有一個熟悉的人。媽媽有時一個人走在霓虹紛亂的天橋上,看著橋下排成長隊的車流,兩旁繁華的高樓大廈,媽媽覺得孤單又凄涼。和在家鄉的時候不一樣。繁華,相反的,讓媽媽覺得無能為力,最甚的時候,媽媽覺得害怕。成為人的壓力,媽媽承受不住,于是喚醒了兒時的冷漠樣子,自我防備。
那時,媽媽什么成就也沒有,沒有闖出一番天地,也沒有學術造詣。在離開家鄉之前,在出發之前,媽媽曾經那么信誓旦旦的憧憬過。可后來,渺小的自我卻連容身之所都沒有。那個時候,媽媽被家鄉外的現實嚇壞了。
即使到現在媽媽也很害怕城市的無上繁華所帶來的距離感,那么發達,那么奔忙,可是我們卻又那么普通,那么不堪重負,那么無從享樂。
媽媽還清清楚楚的記得自己和大城市格格不入的那種感覺,那種感覺來的時候,媽媽二十歲左右。
現在,媽媽又要開始一個人的生活了,也是在家鄉外的地方。十年之后,媽媽覺得自己和以前很不一樣,現在的媽媽,有點憧憬未來的生活,心情跳躍,因為要重新開始生活而有種躍躍欲試的觸動。
現在的媽媽已經失去了一切,所有事都要重新開始,不過和十年前不同,現在的媽媽覺得這樣是一件好事。就好像一成不變的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