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在旁邊看著她修改,一看到她做法不對的地方便當場指出,還跟她分享了一些竅門。
最后她不僅成功改好了衣裳,還覺得,她好像經過王嬸這一次的教導,在縫制衣裳的時候更加得心應手了。
這都得感謝王嬸毫不藏私地教她。
李嬸因此跟王嬸更熟了一些,在顧悠悠給她發月錢的時候,她還拿著錢跑去鋪子里買了些餅酥吃食,就當是一點小小的謝意,送給了王嬸。
她知道王嬸做衣裳的手活兒好,也就自然猜的出王嬸的月錢應該跟她們的是有差別的,便忍不住好奇問了一句,然后就知道了王嬸竟然一件衣裳就能一兩銀子的事。
她當時十分震撼,可反應過來,卻又覺得也沒什么好驚訝的。王嬸的手活兒這么好這本就是她應得的,從前的那些人,都是見人下菜碟,欺負她們這些鄉下的女人不會抗議,每回給她們的月錢都是一縮再縮。
李嬸由衷地替王嬸高興,心里還隱隱多了一股動力,她想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哪天也能像王嬸一樣,一件衣裳就能做出一兩銀子。
這會兒基本所有嬸子臉上的表情都是震驚的,只有李嬸面不改色,畢竟她早就聽王嬸說過了,所有的震驚也都在那個時候沒了。
嬸子們還以為一件衣裳八百文錢,就已經是她們聽到最多的數目,此時冷不丁聽到顧悠悠說出了一個比八百文錢更深的數目,頓時一個個都愣住了,腦海里只剩下一個想法。
若是她們也能一件衣裳一兩銀子,那她們哪怕是天天坐在縫紉機上不下來,也要一直做衣裳,除了吃飯睡覺,一刻都不?!?
這么高的酬勞,傻子才舍得停!
嬸子們好一會兒才緩過勁兒來,一個個原本還有些郁悶的心情,頓時都充滿了亢奮,一個個眼神發光地盯著顧悠悠看,大有下一刻就要撲上來再跟顧悠悠“預約”一份活兒來做的意思。
而因嬸則是在內心激動亢奮之后,又隱隱約約地覺得有些后悔。早知道她方才就不要瞧顧丫頭一個小姑娘好應付,等不及地對她問出那些話。如今只能希望顧丫頭沒太把她說的那些話放在心里,以至于連活兒都不給她做了就好。
因嬸心里越發懊悔。
顧悠悠見沒人發表意見,表準備開啟下一個話題。
她貫來喜歡軟硬兼施的待人方式,如今給了嬸子們一顆甜棗,自然就得來點苦的了:“第三個要說清楚的——我會從布莊接活兒回來給嬸子們做,自然不只是因為我跟嬸子們是鄰居,是同一個村的。若是我沒能從中得到好處——嬸子們,我說話直接,就不拐彎抹角了,若是我沒能從嬸子們做的衣裳上得到好處,我哪里需要累死累活地把布料接回來,又得跟那些如狼似虎的人搶活兒做?!?
她最后一句半真半假地撒了個謊,她本來就是布莊老板,自然是要接什么活兒都不是問題,“累死累活”這種事是不可能發生在她要拿布料這件事上的。
當然,她這般撒謊自然有利于增加自己的可信度,還隱晦地向嬸子們透露出了,要接布莊的活兒并不簡單,她們還得跟別人搶,才有搶到活兒的機會。
顧悠悠這句話說得實在妙,哪怕她將話挑得這么直接明白,嬸子們在短暫地有些不開心之后,卻是都被顧悠悠半真半假說的那句話給轉移了注意。
這么看來,顧丫頭說的也有道理,若換成她們,一點好處都沒有,還得跟別人累死累活地搶活兒,搶完得把那堆布料搬回來,只為了給別人掙錢,那她們自認自己是沒有這副“偉大寬廣”的胸懷的。
她們這會基本都聽出來了,這第三個需要注意的話,算是在回應方才因嬸問的那句話。這會兒因嬸臉上的笑容已經快維持不下去了,面皮抽搐了幾瞬,又不知道該說什么。
顧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