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她們當初真成功讓高啟納了自家的姑娘進了門,那她們的女兒同顧悠悠豈不相當于敵人一般的存在了?
甭說什么她們女兒能跟顧丫頭和平相處的話,后宅不寧這種事,即便是她們這些并不怎么去城里的人,也都聽過不少。
如若她們的女兒嫁給了高哥兒,屆時她們的女兒跟顧悠悠自然是各憑本事,比著誰能更討高哥兒歡心的,在這種情況下,哪有什么和氣可言?
只是高啟又完全沒有納妾的念頭,嬸子們和那些個懷春少女們好容易滅了心思,這頭就又聽說顧悠悠居然有活兒可以做,做了拿到的酬勞還比別人給的多。
嬸子們最終克服了心中的那些尷尬,以及心頭隱隱約約的愧疚來找顧悠悠,然而一見著面,她們不免就又想起了她們自己從前動過的那些想法。
這些嬸子中,便有一個是曾經直言問過高啟,要不要娶她家姑娘做妾的人。
她猛然間想到,她們、她跟高啟說過的那些話,顧悠悠是否知情。
若是知情,顧丫頭按理不會這樣若無其事地同她們打招呼,看上去似乎還并不認識她們。
這嬸子并不相信有哪些女人會有這樣的心胸,除非顧丫頭并不在乎高哥兒,才能表現得這般大度。
況且,高哥兒親口說了他同顧丫頭感情深厚,按理說,也不會將有人想要給他納妾這種事說給顧丫頭聽。
所以顧丫頭應該是并不知情的。
理性給了嬸子這個判斷,可她的心虛卻又讓她忍不住懷疑自己的判斷。
正當她想要試探一下顧悠悠的態度時,湊巧便有人開口跟顧悠悠聊起了高啟。
這嬸子頓時眼睛一亮,心道不愧是自己的好姐們兒,真是缺什么她就給補什么!
事實上那開口的嬸子心中并沒有這么多彎彎繞繞,雖說她一開始也打過那些念頭,可既然想要掙錢,來找了顧悠悠,那些個面子之類的東西,就應該被拋在身后,而不是讓它跳出來妨礙人。
開口的嬸子想的是,若顧悠悠主動提及了那些事,她便同她道個不是,再夸一夸高哥兒,說是高哥兒太出眾,難免會動些心思。
她這樣夸顧丫頭的男人,顧丫頭聽了應當也會消消氣兒的。
不知怎么,即便她此前并沒真正跟顧悠悠接觸過,可在聽過顧悠悠和高啟趕跑了姚中青,以及后來聽過別的嬸子聊起顧悠悠的只言片語,她對顧悠悠就有了種莫名其妙的信任,覺得顧悠悠是個好姑娘。
這種感覺,在她今天見著顧悠悠,跟她打了招呼之后便達到了頂峰,心中對顧悠悠的愧疚也更加強烈,心說自己從前做甚要動那些心思呢?
好好的竟然想讓高哥兒納自家姑娘做妾,自家姑娘又不是什么歪瓜裂棗,生得端正清秀,村里也不是沒有小伙兒追求,何需非要將自家姑娘送給別人做妾?
也幸虧高哥兒對顧丫頭有心,并沒有答應,否則自己豈不間接毀了顧丫頭一生了?
懷著這樣的愧疚,嬸子開口套近乎的第一句話便是問起了高啟。
而那個想著要試探顧悠悠的嬸子也料的沒錯,高啟的確沒把這些事跟顧悠悠說過,一是覺得這種事沒必要說出來浪費,自己跟顧悠悠相處的時間,而是他也不愿讓顧悠悠對自己有什么誤會。
因此顧悠悠也并不知道,眼前這些嬸子之前還想過撬自己墻角。
不過即便顧悠悠知道了,以她的性子,強求不來的東西,她也不會再心心念念著,只會灑脫放手。
但村里的一些姑娘對高啟的心思,顧悠悠卻還是了解一二的。
那個什么花姑娘……顧悠悠都還有點印象。
只是這會兒顧悠悠忙著要處理從布莊帶回來的這些布,還要順帶著招待一下這些嬸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