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馬日磾的行為,一眾大臣褒貶不一。
有的大臣在心中暗自為馬日磾叫好,因為馬日磾做了他們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
有的大臣則是暗罵馬日磾愚蠢至極,看不清形勢,對馬日磾的行為并不看好。
馬日磾對此絲毫不知,此時他的心中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死磕董卓!
命?命算什么?
在馬日磾看來,只要能效忠漢室,別說是他的命,就算是把他一家老小的命都搭上也沒關系!
在他們這些漢室臣子身上,有時候性命是很微不足道、甚至是不值一提的事情。
很多事情都要比性命來的重要,比如說忠君報國,比如說信仰抱負。
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有了“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君子不受嗟來之食”的典故。
但這事要是放在呂布身上,呂布一定不會這么選擇。
或許是因為呂布兩世為人的緣故,呂布對此類看法很是嗤之以鼻。
我呂布就算餓死、死外邊、從這里跳下去,也不會吃你們一點東西?
這怎么和我國某一知名哲學家的想法不謀而合?
言歸正傳,董卓與馬日磾之間愈發劍拔弩張,董卓吹胡子瞪眼,幾乎已經到了爆發的邊緣。
最終何太后沒辦法,只得將董卓的請求應下,叫專人負責給董卓供應糧草。
董卓這才心滿意足的點點頭,但他并未道謝,仿佛此事是理所應當的一般。
退朝之后,何太后與一眾大臣都是憂心忡忡,這才第一天上朝便是這般,今后那還了得?
但洛陽城已經落入了董卓手中,眾人也只能選擇靜觀其變,這個節骨眼上誰敢當出頭鳥?
其實還真有人能解洛陽之圍,此人不是旁人,正是驃騎將軍、幽州牧呂奉先。
但董卓的西涼兵將洛陽各處城門把守的水泄不通,消息壓根就沒法送出去?。?
……
回到府上后,董卓將李儒召來議事。
但董卓在洛陽城哪來的宅子呢?
這宅子自然是搶來的,董卓不光搶了人家的宅子,還奪了人家的家產!
這戶宅子的主人滿腔憤慨的前去報官,然而報官并沒有什么用,哪個不開眼的敢管董卓的事?
官府很是直白的告訴了他這事管不了,這戶宅子的主人只得好打掉了牙往肚里咽,連夜帶著家人離開了洛陽城。
不走不行啊,惹不起還躲不起么?
李儒到了房內之后,董卓滿臉笑容的說到“文優啊,今日小皇帝將糧草一事應了下來,吾這官職,待明日上朝是不是也該挪一挪了?”
李儒聽后搖了搖頭“主公莫急,循序漸進方為萬全之策?!?
聞言董卓說到“文優,這小皇帝唯唯諾諾,吾甚是不喜。渤海王劉協是由董太后撫養成人的,號‘董侯’,而董太后與吾沒準也能攀上什么親戚,吾一聽渤海王這號,便是心生親近,不如改日廢了劉協,改立劉辯為帝?”
當然了,董卓還有句話沒說出來,那就是廢了劉辯,何太后便可以任由他處置了。
李儒聽后沉思許久,緩緩搖了搖頭“稟主公,此事還需從長計議啊!而且就算是改立渤海王為天子,您也不得對何太后無禮,這是大逆不道之事??!”
聞言董卓沮喪的說到“即是這般,那吾改立劉協為帝還有何意義?罷了,就叫那劉辯做這天子吧!”
李儒聽后拱手道“主公英明!”
聞言董卓瞪著眼睛說到“英明?英明什么,今日那太傅馬日磾就差指著鼻子罵吾了,吾真想叫曹寧一劍剁了這老匹夫!”
李儒聽后急忙說到“主公不可!您剛入主洛陽,根基尚淺,此刻還不是與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