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不是所有的人都會像公孫景山這么白癡的。
段成濟也沒有直接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公孫景山雖然有些不靠譜,但是這次的事情魏國權貴聯系的是公孫景山,在事情不知道會怎么發展之前,還是不得罪公孫景山比較好一點。
至于以后會怎么辦,那就到時候再說吧!
當一筆生意的利潤到達一定程度的時候,一家人都有翻臉的可能,更別說是狐朋狗友這種關系了。
公孫景山說鐵價要漲到一千三百兩,段成濟打算在一千二百兩的時候就出手。
段成濟知道,就算鐵價真的漲到一千三百兩,囤貨商人手中的鐵也無法全部以這個價格賣出去。
市場真正的需求并不會因為炒作而上漲,多余的那部分鐵,還是會砸在手里的。
段成濟當然拖到了最后,自己的鐵砸在了手里。
所以寧可少賺點,也不選擇非等到一千三百兩的價格才出手。
現在鐵供應比較緊張,主要也是因為囤貨的商人太多了,并不是市場上真的沒有足夠的鐵。
當然公孫景山和封康勝也有各自的小算盤,只是大家都不說出來,這也算是一種默契了。
畢竟大家心里都有小算盤,指責別人不過是自取其辱而已。
公孫景山還讓人去威脅一些囤貨商人,讓那些囤貨商人不要隨意出貨,配合他們的行動。
大家表面上都答應了,心里卻不那么想,都是打算見機行事的。
大多數人對公孫景山的威脅也沒有放在心上,敢做這一行的,誰沒有點底牌?
一些本身家庭背景不如公孫景山的人,根子未必就不如公孫景山!
大多數囤貨商人在內心都在冷笑,你公孫景山以為家里有幾個人在朝廷當官,以為自己就可以橫著走了嗎?真是狂妄的不知所謂!可笑至極!
不過總體而言,囤貨商人們還是歡喜的,種種跡象表明,戶部的鐵儲備正在快速消耗,他們就要大賺一筆了!
當然這個時候囤貨的成本也上來了,畢竟鐵價一直在漲,鐵廠的人也不傻,不僅加班加點,還提高了售價。
鐵廠的人也知道外面有人在炒作,但是這跟他們無關,反而可以趁機大賺一筆。
最后不管戶部和囤貨商人誰贏,他們都是微賺不賠的。
囤貨商人們高興,戶部的官員就愁眉苦臉了,最近鐵價一直漲,雖然還沒有出現嚴重后果,但是這讓在房國皇帝面前保證鐵價不會漲的太離譜的戶部官員都是如坐針氈。
畢竟這件事說明了他們失職!
戶部尚書晏良策自然是發愁的那位了,這位不斷的向各家需要鐵的部門說困難是暫時的,某某鐵廠已經在增加產能了,讓眾人安心。
然而其他人也不傻,連你這位戶部尚書都這個樣子,你讓我如何相信困難很快就能解決?
晏良策這一招非但沒有起到穩定人心的作用,反而讓人們更加擔心了,甚至一些沒暫時沒有用鐵需求的廠子也提前儲備鐵了,讓鐵價進一步上漲了……
這讓晏良策更加的郁悶了……
太叔白的朋友叫萬貫,是一個三十多歲的女人,掌管一家大型米商。
萬家讓一個女人來掌管家族的生意,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萬家雖然還有幾個男丁,但是這幾個男丁都是紈绔子弟,吃喝玩樂在行,但是讓他們做生意,萬家再多的財產,也能讓他們在很短的時間內敗光。
所以萬家家主的位置最后落到了萬貫的頭上。
萬家的老家主則是養老去了。
其余幾個弟弟哥哥對此也并不在意,對于他們來說,只要有人給他們錢讓他們花天酒地就行了,其他的事情并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