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謙這邊閑聊著。
另一邊,軍藝學子們的表演也已經開始烘托到了最高潮處。
當一曲《蘇維埃進行曲》響起時,現(xiàn)場不少經歷過維爾紐斯音樂會的人,臉上都出現(xiàn)了一絲異樣。
事實上,在上一次音樂會結束后,許多人都對《蘇維埃進行曲》這首軍旅風格的樂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風格血熱,氣勢恢宏,著實很有吸引力。
原版是有合唱的,但歌詞沙文主義嚴重,整版放出來,無異于對俄羅斯人的挑釁,而且歌詞水平的確也不算很高,所以鄭謙思來想去,還是把歌詞撤下,只保留純正的音樂。
《蘇維埃進行曲》雖然名為蘇維埃,但其實根本不是正統(tǒng)的蘇聯(lián)曲風。
整首樂曲都是美國人編寫,所以各方面都很符合當下的樂曲流行特點。
對于曾隸屬于蘇聯(lián)的立陶宛和拉脫維亞,這首《蘇維埃進行曲》,首先名字就不是很討喜,
畢竟東歐劇變之后,蘇聯(lián)解體,普通人對于蘇聯(lián)的憎恨和厭惡保留至今,這首《蘇維埃進行曲》盡管氣勢磅礴,但相較于歷史課上對于蘇聯(lián)霸權的描述,人們還是無法擺脫對蘇維埃的強權統(tǒng)治印象。
但偏偏整首樂曲,跟純正的被東正教影響的蘇聯(lián)曲風,相差極大,所以許多二次觀看的樂迷,此刻就有了那么一絲的矛盾心理。
是該喜歡呢?還是不該喜歡呢?
無論喜歡或不喜歡,當一首樂曲結束時,現(xiàn)場還是給予了熱烈的掌聲,因為單就樂曲水準來說,這首《蘇維埃進行曲》適合出現(xiàn)在每一個正式的音樂會場合。
隨后,一系列的《鋼鐵洪流進行曲》、《當那一天來臨》、《田納西》等樂曲紛紛出現(xiàn),整個音樂大廳的觀眾們幾乎都閉上了眼睛,感受著樂曲帶給內心的震動和安撫。
這些樂曲,和想象中幾乎是一模一樣的動人,而根據(jù)資料來看,幾乎所有具備水準的樂曲,全部都是“鄭”的原創(chuàng)作品,單就這一點,人們心中就逐漸堆滿了對鄭謙的推崇。
終于,兩個小時即將結束,最后《victory》也開始上演。
這首《勝利》之歌,在這兩天名聲斐然,幾乎傳遍了整個歐洲樂壇,特別是樂曲中的那段吟唱,讓人驚嘆。
《留聲機》、《滾石》等行業(yè)內的暢銷雜志,也都對這首《勝利》之歌推崇備至,甚至把這首樂曲,排在了整場音樂會的樂曲首位,是來觀看軍藝交響樂團不可錯過的樂曲之一。
當鄭謙再次回歸舞臺,站在麥克風立架前的時候,整個音樂會大廳頓時傳來了經久不息的掌聲。
鄭謙也是一愣。
對于現(xiàn)場觀眾的熱情,他是有些吃驚的。
知道自己人氣高,沒想到會這么高!
盡管鄭謙很快就行禮表示感謝,但掌聲似乎永遠不會停歇一般。
足足過了一分鐘,所有人才停止鼓掌,臉上都露出振奮,顯然期待已久。
鄭謙轉過身,和拉奏了整整兩個小時的樂團隊員以及合唱團成員,微微點頭。
所有人看著鄭謙的背影,心底一下子踏實了許多,也有一絲絲的激動。
仿佛鄭謙上場,就有了主心骨一般。
宋輝明深吸一口氣,接收到鄭謙的眼神后,便第一時間揮舞起了指揮棒。
那一刻,小提琴迅速的拉響,一個個樂器逐步加入,營造出了一種血色戰(zhàn)場的錯覺。
現(xiàn)場的觀眾期待極了,沒有人愿意提前離場。
許多人來觀看這場演出,最終目的就是欣賞這最后的《勝利》一曲。
當樂聲出現(xiàn),印證著心中的猜想,只感覺整首樂曲,靈性與磅礴并存。
“我渾身都齊了一層的雞皮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