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屏中,航天員勞瑞身在巨大的國際空間站中,周圍滿是各種高科技儀器。
因為失重的原因,勞瑞整個人都漂浮在半空中。
此刻,他對著鏡頭,看起來有些緊張,但言語還是很順快的說:“我在國際空間站向大家問好,獲得2005年雨果獎最佳長篇獎的作品有,蘇珊娜·珍奇所著的《喬納斯先生》;迪倫·格蘭瑟姆所著的《詭異雜志》;凱文·多賓所著的《神奇魔方》,以及由秦所著的《三體》,由斯蒂芬·金翻譯……”
畫面看起來有些掉幀。
但并不妨礙全場觀眾的沸騰。
在場幾乎所有人都對科幻情有獨鐘,對于遠在外太空傳來的聲音和畫面,心中自然激動的不行。
這異常科幻的一幕,在此刻通過直播傳播了全世界,無數人為此感到興奮不已。
不過,有人懷疑這并非即時通訊,大概率是錄播。
但下一刻,主持人就問道:“呃,勞瑞,可以公布一下獲獎者嗎?”
大屏幕上,勞瑞點頭說:“獲獎的是……”
“《三體》!”
全場瞬間響起巨大的掌聲,夾雜著笑聲。
此刻,場中的聲浪仿佛要掀翻整個會館一般。
所有人都站起身來,用力的鼓掌。
“有請秦上臺領獎。”
主持人大聲說。
全場矚目中,鄭謙站起身來,跟斯蒂芬擁抱了一下,而后從容不迫的走上了領獎臺。
多少大場面的都見過了,鄭謙反而不會像其他作者那樣激動,表現的非常的自信。
由于頒獎者在外太空,所以獎杯就由主持人轉交:“秦,恭喜你,我們從空間站特意將獎杯取回。”
鄭謙接過獎杯,稍微觀察了一下,頓時覺得有些驚艷。
獎杯是一支火箭形狀,左右帶鰭狀翼,看起來仿佛是要沖向太空一般,極富有想象力。
他稍微端詳了一番,注意到所有人都在等待自己發言,便把獎杯窩在手中,用力的晃了晃,而后才對著話筒,用流利的英文說道:“大家好,我是鄭謙,《三體》的作者,在這個特殊的時刻,我想說,今天是歷史性的一天,因為《三體》是第一部獲得雨果獎最佳長篇的翻譯作品,所以我非常感謝為本書逐字逐句進行翻譯的斯蒂芬先生,這個獎項,算是我們共同獲得。”
全場掌聲雷鳴。
斯蒂芬也有些興奮,站起身來向周圍擺手,接受眾人的恭喜。
鄭謙深吸一口氣,繼續說道:“這個獎項是對想象力的獎勵,而想象力是人類所擁有的一種似乎只應屬于神的能力,它存在的意義也遠超出我們的想象。我記得,有歷史學家曾經說過,人類之所以能夠超越地球上的其它物種建立文明,主要是因為他們能夠在自己的大腦中創造出現實中不存在的東西。我相信,在未來,當人工智能擁有超過人類的智力時,想象力也許是我們對于它們所擁有的惟一優勢。”
這段話頗有信息量,一時間讓所有與會者都露出思考的神態。
人工智能的確有超過人類的智力,這是毋庸置疑的,但他們也無法擁有人類豐富的情感,還有鄭謙此刻所說的想象力。
也正是因為我們擁有想象力,才能不斷的創造未來。
所有人細細品味鄭謙的言語,一些作者甚至直接拿出了紙筆開始記錄,他們在鄭謙三言兩語間,竟然獲得了不少創作上的靈感。
“我前幾年經常仰望星空,我記得那天深夜,天空還沒有被污染,我還能夠看到銀河,那一天我仰頭看了很久,我忽然發現,在我的眼中,那一刻的星空與過去完全不一樣了,具體是什么,我不能細說,但我的確第一次對宇宙的宏大與神秘產生了敬畏感,那時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