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各個平臺上的實時評論和彈幕,唐超感覺這次直播搞的很成功。
剛開始沒空看,但是等穿梭機出發之后,他自然就有時間了。
商業運用、乘坐體驗什么的,他當然注意到了,之所以最開始的設計有點不符合人體乘坐習慣,那是因為這玩意就不是人類設計的。
雖然他的命令是設計人類可以乘坐的飛行器,但坎星小綠人到底不是人類,哪怕穿上機甲也是一樣,所以思維方式也跟人類不一樣。
他們就使用唐超提供的人類數據,再加上一些對唐超本身的行為習慣研究,這個型號的飛行器就完成了。
賊快!
唐超也是在坎星試乘過的,感覺……還湊合,不過等拿到地球來制造,并且交給專業的服務團隊評測之后,他們找出了一堆毛病。
哦,氣動、飛控、機械設計等方面沒啥大問題,主要還是服務艙和客艙的設計方面有問題。
服務艙就是連接對接口的那個過渡艙段,食物、飲品、毛巾之類的東西就在那,還有加熱、制冷之類的功能也在那。
經過專業團隊的評測,找出了諸如結構不合理、加熱口使用不方便、柜門過大、吸附裝置過于結實等等問題。
客艙差不多也是這種問題,不過在4座變8座的大改中,把這些問題都改了。
外觀的最大改變估計就是客艙頂上的觀景窗了,從4個大號的變成了8個稍小號的,總體來說還是加大了開窗面積。
就領航者公司目前掌握的技術來說,這些都是不成問題的,所以經過大改之后,外觀的變化不太大,但是“飛鏢X”也可以說脫碳換骨了。
從一架外星人以為適合人類乘坐的軌道穿梭機,變成了一架真正適合人類乘坐,并且可以商業化運行的軌道穿梭機。
讓穿梭機飛行員一個步驟念一句專業術語的行為也是商業化運行的一部分,事實上宇航員什么都不用說,因為穿梭機的智能化做的很好,按動幾個按鈕就基本不用管了。
之所以讓兩名飛行員對著攝像頭這么說,就是為了讓未來可能乘坐的乘客感覺到安全感,感覺到一切都在人類的控制中。
“安全感”對于乘客來相當的重要,如果不能感覺到安全感,穿梭機也不會有人乘坐。
安全感來源于方方面面,操控口令是一方面,讓培養耗費極大和專業性極好的飛行員跟他們在同一架飛行器上,乘客也會感覺到安全感。
于是唐超就從坎星把這些口令復制過來了。
現在看了看人們的評論和彈幕,證明他做的很對。
天空中,“飛鏢X”還在持續加速飛行,推力全開之后,兩名飛行員已經能夠感覺到明顯的壓力和震動了。
“杜康盛,感覺怎么樣?”唐超對著麥克風說道。
“總指揮,我感覺良好,活動自如,不受影響,目前感受到的G力大于民航客機的起飛狀態,但是遠遠小于載人飛船起飛時的狀態描述。”杜康盛一板一眼的回答著。
“李玉玲呢,你感覺如何?”
“總指揮,我也感覺良好……”
兩人的回答也是實時直播的,別看他們的話少,但是也大概給出了一個乘坐體驗。
比客機起飛的G力大,但是比載人飛船起飛的G力小。
當然,他們也沒有乘坐過載人飛船,坐一次好幾億呢,沒那個錢讓他們做真人真機訓練。
不過雖然他們沒乘坐過載人飛船,但是已經實現載人航天的國家都會記錄任務描述,然后跟平時訓練的過載狀態進行對比。
所以基本上來說這種狀態已經是常人可以承受的了,并且是不用經過長時間鍛煉的那種。
畢竟旅客是來旅游的,不可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