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瑞肯,航天局小會議室。
結束了跟高級政客、高級智囊和將軍們的聯合會議,宇航局的人也要聚起來開個會,就剛才的會議上提得到的一些問題作出安排和調整。
該趕進度的趕進度,一定要在最后期限之前完成。
突然不重要的任務往后排,不要占用重要任務的時間。
像恢復載人登月能力、冒險之星飛船的試飛、星艦系統的首飛、太空武裝設備的實驗等等,都得往前排。
“現在上邊又在催冒險之星的進度了,我們必須想辦法讓地面測試盡快完成,要不然肯定趕不上那些人給制定的時間表。”
作為航天局的局長,這些任務都壓到了吉姆身上。
這兩年航天界風起云涌,因為領航者的存在,美瑞肯航天局的絕對領先地位不再,甚至還有被壓下去的時候,所以他這個局長不好當。
好在這個時候都知道宇航局的局長不好當,所以也沒人接他的班,他也就一直當著了。
所以身為局長,上邊把命令壓下來,他還可以壓更下邊的人。
好吧,其實也不算壓,畢竟他只是一個局長,航天局的某些高段位科學家不是他能得罪的。
“進度的問題,我們可以再想想辦法,”冒險之星項目組的主管沉吟了一下說道“目前,我們的地面試驗進行到了90,可以說進度相當快,而且我們已經讓所有人都加班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人休過假。”
“如果要再快一些,那我們就只能減少一些不太……重要的地面試驗了,大家可以看一下我們的測試目錄……”
說著,項目主管就往大屏幕上投射了一張圖片,就是冒險之星的地面測試項目。
后邊還有一些圖片,都是冒險之星測試的一些場景。
從它跟周圍的環境對比來看,它確實是真正的冒險之星計劃,而不是那個技術驗證x33試驗機。
這架冒險之星“空天飛機”機長40米,翼展42米,帶起落架高度為10米。
它的空重為120噸,起飛全重可以達到1200噸,有效載荷有25噸。
對比領航者公司起飛全重跟它空重一樣的重量,還有高達25噸的載重能力,可以說相當的夸張,也是美瑞肯宇航局的信心來源。
最開始“冒險之星”的主要目的是開發出一種無人駕駛的人造衛星發射器,但是現在它的任務定位有變化,所以除那之外,又被賦予其他的附屬、選用性用途。
它既可以充當運載乘客的客機,且主要是跨洲、洲際性的遠程飛行,也因為“冒險之星”采行無人駕駛設計,所以乘客將與人造衛星一樣,被“冒險之星”視為一種被運載的貨物。
甚至針對出現在太陽系的外星人,它運載的貨物也可以是導彈、核彈、激光武器、電磁武器等設備。
更簡單地說,“冒險之星”被期望成為可快速往返太空的低成本發射器,并且兼具模組化的運載系統設計,所被運載的可以是人造衛星,也可以是乘客,或返于地球與太空站之間,為太空站運載必須的物資用品,甚至是武器。
之所以最后跨過了“x33”試驗機的階段,直接上了終極版本的冒險之星,是因為近些年來的技術進步。
經過技術論證,之前還需要開發的技術不僅已經具備了,有的還更新不止一代了,而原本就具備的技術更是到達了一個全新層次。
而且重新審查之前的設計,有些設計已經落后了,采取新技術替代之后,冒險之星的性能被大大提高。
也因為那些技術大發展,所以他們就敢去掉一些……不那么重要的項目。
“我覺得6號測試項目可以去掉,它在整個系統里的重要程度排在第三序列,哪怕去掉也不會有很大的影響,頂多就是穿越大氣層的時候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