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大量日諜的密碼很可能都是同源的。這樣,將來再破譯日諜的密碼,就排除了一大批計算量了。
在正式晉升為上尉之后,余則成又開始一頭鉆進了破譯日本外交密碼上去了。
因為外交部的三份外交照會都很長,要是全部計算,嚴福佑等四個人就算是計算一年也不一定能摸得到邊。
余則成將每一份照會的后面一部分作為重點。
可是,日本大使館發報時,也不是按照照會原文的順序發出去的。他們和本土外交省之間有特殊約定。外交省在受到電文之后,再進行正常排列,這樣,就能將中國政府的外交照會還原出來。
他們經過幾個月的摸索、計算,終于將三份電文最后一段疑似找了出來。
在三份照會電文的最后一段中,都有一句話“我國政府正告日本政府”;翻譯成日文之后就是“私の政府は日本政府を訴えています”。一共十六個字符。其中,有一個重復的詞“政府”。
雖然花了不少時間,但總算是從日本駐華使館的電文中找了出來。
另外,三份電文中,還分別有“停止”“妄想”“破壞”等十六個單詞。對應的日語是「停止」、「妄想」、「破壊」等。
嚴復佑小組又在電文中找了對應的疑似的電文。
余則成用ib商用電文將上述“私の政府は日本政府を訴えています”、「停止」、「妄想」、「破壊」都翻譯成電文,貼在長黑板的上沿。
又將三份電文中尋找到的密碼電文對應貼在下面三行。對這四組電文進行對照。然后尋找到這四種電文之間的聯系。
當然,在四種電文中沒有找到什么聯系。
在原來兩個日諜的電文中有規律,那有個原因,主要是日諜的前一份密碼本身就是加密密碼。再說,那法租界內的日諜仍然在“安全”地發報,日本人會認為那種密碼沒有暴露。
再說,日本人對國人是很看輕的。他們不認為國人能破譯他們的密碼。所以,他們密碼的母本暫時不會更換。
既然沒有三份電文之間聯系,就可以肯定日本外交省將這一份原始電文進行了至少二次加密以上,說不定進行了三次或者更多次加密。
加密次數越多,雖然保密級別增加了。但在自己翻譯時,就容易出差錯。因為還原時越來越難。
德國使用“恩尼格碼”在一九三九年以前是六重、七重加密。不過,他是使用電子設備進行翻譯,只要知道加密秘鑰之后,他用電子進行反向連線,就輕而易舉地翻譯出來了。
可是日本這個時候還沒有使用恩尼格碼機,日本外交省用什么來翻譯三重加密、四重加密的電文呢?
感謝“旭日中華”“淋巴”等等書友的推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