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燁這邊剿滅了公孫瓚與劉備兄弟,消息傳到洛陽的時候,倒是引起了一些波瀾,只是這個時候,大將軍何進正被一群名門士族,與十常侍爭權奪利。
朝中原本是定下了讓冀州的皇埔嵩去征討馮燁,只是時間已然快要進入冬季了,遼東的冬季,與其他的地方冬季不同,那是格外的寒冷。
在這個沒有棉衣的時代,手都伸不出去,更別說打仗了,只能暫且押后。就在朝廷默默的準備大軍出征的糧草,軍械的時候,西涼那邊邊章韓遂二人造反了,起兵十萬,震動三輔。
相比起遠在天邊的遼東郡,對朝廷來說,還是近在眼前的韓遂邊章二人,威脅更大一些。在朝廷的眼中,遼東郡不過是疥癬之患,小打小鬧而已。韓遂邊章這邊才是大患。
原本準備征討遼東的物資,正好全部拿去征討西涼。
馮燁這邊發動大批的人手去尋找趙云,整個常山真定才多少人口,又知道名字,挨個村鎮的找,怎么可能找不到?
馮燁很快就接到了消息,說是已經找到了趙云,只不過此時的趙云,還是個少年,一直在修行家傳武藝。
黃巾之亂的時候,小小年紀就統領鄉中青壯,抵抗黃巾侵擾,保境安民。顯露出不同凡俗的武藝。將前來犯境的黃巾軍打的落花流水。
趙家畢竟不是什么大族,家中雖然有祖上傳下來的家傳兵家武道,但是領兵秘術卻是殘缺的。能夠統領的士兵非常的少。
因此在力量上天然就要比不上其他的將領,趙云也知道自家的缺點,因此一直在努力的提升自己的速度與技巧,以彌補力量的不足。
窮文富武,能夠修行武道的,家里至少能夠吃得飽。趙云家里雖然算不上豪強,卻也稱得上富足。這樣的人,往往才是一個王朝的堅定擁護者。
趙云就是從小在這樣的家庭長大,每日刻苦修煉,渴望功成名就,光耀門楣,成為一名大漢官員。
現在正是他們一家最難的時候,剛剛經歷的黃巾之亂,冀州又是黃巾之亂最嚴重的地區。他們家里也受到了波及,黃巾之亂起與春天,導致耽誤了春耕,家中田地荒蕪。
眼看這一年的收成就打了水漂,田地顆粒無收。不僅僅是他們一家,附近的其他人家,也都是差不多的境遇。
遼東郡這邊,政務有生化人處理,完全不需要馮燁操心,糧食也不缺。唯獨缺少人口,所以凡是鬧黃巾比較嚴重的州郡,馮燁都派了人過去宣傳遼東有糧食,不會餓死人的事情。
尤其是冀州這邊,更是重點宣傳。許多活不下去的百姓,都拖家帶口的,開始向遼東郡遷移。不只是冀州,還有青州,兗州,等地區,馮燁都派人過去做了宣傳。
只是效果并不太好,實在是距離太遠了。故土難離,人離鄉賤。等等思想,讓許多人哪怕挨餓,也不愿意去遼東謀生。
但是至少遼東郡的名聲是傳出去了,讓許多落草為寇的黃巾軍,都知道遼東郡的消息。他們知道遼東郡也是造反的勢力,如果前去投靠,起碼不會被朝廷清算。
馮燁本可以安心的修煉,只是最近似乎到了瓶頸,盡管一直都在努力,但是始終沒有任何的進步。
這門一氣化三清神通,修行起來極為艱難,偏偏馮燁又找不到一個能夠請教的人,只能自己埋頭鉆研。
靜極思動,正好收到趙云的消息,就準備親自去招募。將孫忠留下統領大軍看家。
馮燁從白馬義從當中挑選出來一百名最強大的戰士,帶著他們一路穿州過郡,直奔冀州常山郡真定縣。
因為黃金之亂剛剛被鎮壓下去的關系,各地散亂的黃巾軍,大多淪為盜匪。致使地方不寧。出行的豪族與大商,大多會帶領許多護衛。
馮燁帶著一百白馬義從,在這些人當中,倒也算不上顯眼。許多人出行的排場,要比他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