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要長篇大論了。她認真地聽著呢:
“小妹,你說這上面一個老,下面做兒子的那是一個小,一老與一小,就是說孝,要象老人對待小孩一樣的好。換句話說,我們作為兒女的,對老人,要象對待小孩一樣的待他好,這就是孝。你說,許多老人年紀大起來,他的個性和行為,有時候是不是很象小孩子的?”
一峰見妹妹聽得有勁,他自己更加來勁,接著一邊在紙上畫著,一邊笑說:
“小妹,你再來看這個孝字,它象不象一個老人,扶著一個兒子站著呢?喏!喏喏!下面的兒子攙扶著靠在自己身上的老人。所以我說小妹,這孝,就是要讓爹媽覺得子女的可靠和有依靠。″
″再來說說這順,它是順利,順便,順著的意思,就是說要順著娘,依著娘的意思。娘有時候說的話明明不對的,吩咐做的事明明錯的,但你要先順著她,讓她高興,等她過后忘記,你再放棄做等等。“
他妹妹一線,見五哥哥從來沒有這樣沉重其事過,知道云南好遠好遠的,見五哥從來都樂天派一個的,現在居然這樣認真的吩咐這囑咐那的,真的以為要生離死別一樣,所以她已淚水漣漣,對五哥的話不住點頭。
繼續閱讀
倒是一旁一峰的娘,知道這小兒子要出遠門,一個勁說順風,順風,并不出聲安慰什么。反沒有一線來得傷心。
一峰見妹妹居然聽得哭了,倒不好意思起來,輕輕地刮了刮一線的鼻子,笑道:
“小妹,五哥哥給你在講做人的道理呢,你咋哭上了呢?”
一線對自己的情感流露是不知不覺的,被一峰這么一說,也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著說:
“五哥你說誰呢?誰哭了?”
“好啦小妹,再說的這一句,恐怕你不一定聽得懂。我給你寫個字,你看。”
一峰一邊說,一邊在白紙上大大的寫了個“教”字,說:
“我們中華文化,其實就是在這個教字里。”
知道妹妹不懂,就在“教”字的旁邊,用等于號兩劃,再寫上“孝文化”三個字,還怕妹妹不明白,就著重在“孝文”兩個字頭上,重重地加上雙引號!
第二天早上,一峰已經從村里的云南嫂子們口中,知道火車從杭州到云南曲靖,最方便的一趟列車是82次班車,晚上九點四十一分從杭州出發,到曲靖是第四天的凌晨四點左右。火車上要過三夜兩天。
一峰知道中飯吃了去沒問題,就跟妹妹說去和唐巧巧告個別。
到巧巧家時,巧巧正想把幾個煮熟的茶葉蛋,給一峰送去,在家門口碰到一峰,忙把他迎進屋里。
她早已知道一峰要去云南的打算,前幾天看一峰,忙著為他娘盡量多做些力能所及的事。所以她就沒有去找他。
知道今天要出發的,就想趁著送茶葉蛋的機會,把心中的煩惱事跟一峰說說,想聽聽一峰的看法。
巧巧娘見一峰來了,也十分高興。
她見女兒這些日子來一直悶悶不樂的,知道女兒自前年冬至那晚上,不賭來家,她快十點的才到家。到家后什么都不說,就直接走進房間,關死房門,不開也不讓進,害得不賭又氣又急的很不高興。
第二天一早,她起床開門時,發現門下的兩千元鈔票,知道肯定是不賭從門檻底下給塞進來的,連忙把錢拿到女兒巧巧床頭,責問巧巧頭天晚上的事。巧巧卻死活不肯說。
娘兒倆為此還鬧得好大的不快。
巧巧娘特地去找過一針,大轉圓圈地打聽,頭天晚上有沒有出過什么事?
一針說好好的,沒事的,告訴她,巧巧回去時她留意過家里的鬧鐘,說是九點不到,八點四十分的樣子,問巧嬸怎么啦?
巧嬸一邊笑著說沒事,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