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已探討憑價了前三個古代美人。不管是春秋時期的西施還是東漢時的王昭君,她們倆不但有著女性的天生麗質,而且有系天下蒼生之心,她們用犧牲自己的幸福,甚至是生命,欲換來天下的太平,并且她們的努力,都獲得了成功。
后一位,貂蟬雖有拯救世間蒼生之心,只是換來暫時的安寧。面對歷史的發展遵循“合久必分”或“分久必合”的這一條相互轉換的法規,誰也無回天之力,后來還是展開了無止境的殺戮,哀鴻遍野,民不聊生。于是乎一個女人,而被招來了天下人的罵名——紅顏禍水。
古代第四位美人——楊貴妃。傳說,楊玉環初入宮時,學習宮中的一些規矩和禮儀,感到很無聊。一日,隨宮女們一塊到宮苑賞花,別人不敢去碰那些花草,然而,楊玉環卻膽大了,她敢去摘那些鮮艷的花。
當她伸出手去,還沒有碰著,那些花草的葉子立即卷了起來。按當時出現的這種情形狀況來分析,可能是碰著了含羞草啦。
當時的宮女們見后,感到驚奇,說楊玉環的美貌,使得花草自慚形穢,羞得抬不起頭來了。于是“羞花”成為楊貴妃的雅稱。
楊玉環不但姿質豐艷,而且能歌善舞,懂音律,音樂家及舞蹈家合一身,真是才俊美女。“貴妃醉酒”之歌舞可畏歁稱她的一絕。
天寶十五載,公元755年,安祿山發動叛亂。
之所以發起安史之亂,雖原因是復雜的,但其中與楊貴妃有著不可忽略的關系。
初見楊貴妃時的那一年,安祿山才三十九歲,男子在這個年紀正處年富力強之時,貴妃才二十三,她的傾國傾城的容顏,讓一個男人暗地的為之心動。
貴妃乃帝王的寵愛,作為臣子不敢造次,安祿山為了解相思之苦,親近于她,并拜為干娘。
天寶十五載——公元756年,安祿山以清君側,反楊國忠為名起兵造反,叛軍兵鋒直指長安,將不可一世的李隆基趕出了長安。大唐天子在逃難之中一路作了反思,安祿山乃自己很信任的大臣,對他一直不薄,為何要反自己?
當然有臣子忠心諫言一則聽信奸臣,指楊國忠;二則沉入酒色之中,迷了心智,不能辨分是非,蒙了雙眼。三則那安祿山向來跟貴妃走得近,玄宗對安祿山的信任,而少不了楊貴妃的暗中心點,疑早有勾結和預謀。
次年,唐玄宗帶著楊貴妃和楊國忠逃往蜀中,途經馬嵬驛(今陜西省興平市西)時,以陳玄禮為首隨駕的禁軍兵士,一致要求處死楊國忠和楊貴妃,在嘩變之中,亂刀砍死了楊國忠。楊國忠乃奸相亂朝當誅,已解了心頭之恨。然而,李隆基念安祿山起兵造反又與一個勤于音律歌舞的女人有何相干呢,以無罪欲赦免,無奈禁軍將士皆認安史之亂,狼子野心,江山美人,乃因貴妃而起,意禍國紅顏。不誅難慰軍心,難振士氣,但唐玄宗李隆基一直猶豫不決。
楊貴妃知玄宗對自己寵愛有加而難下決心,趁皇帝不注意之時,自縊在佛堂的梨樹下,死時才三十八歲。
楊貴妃之舉,唯有一死謝天下的悲壯!的確讓玄宗痛心疾首,振奮了士軍勢氣,后平定了叛軍之亂,還了天下一片太平!
后來,唐玄宗為了懷念楊貴妃,讓起居注史官在記錄皇帝的言行和政務得失時,記了一筆,使楊貴妃得到的還不是后代的罵名,而是贊揚。以示給了她的一個招雪。
前一位美人貂蟬,在當國危難之時,可以拋棄自己作為一個女人應有安怡的生活,而愿意挺身而出,去嘗試那種刀尖舔血,擔驚受怕,玩命亂世的生涯。
然而,未如愿以償,反而成了可悲可泣——女人不就是以姿色迷感而試圖左右那些權勢的男子,還天下一片靜土!
貂蟬與楊貴妃在那種特定的歷史環境下,都做了作為一女人想做而不敢做的事,就紅顏薄命這一點上,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