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吩咐,人群立即投入巨大的熱情之中,更多的土灶,木桶被做了出來,輪流的咂著礦石,一時之間,山坳成了熱火朝天的工地,到處都是號子的聲音。
要說有啥不好的,那么就是工具,全是自己制作的木制工具,效率低,容易壞,好在刀子不缺,這也算一個以我安慰。
崖鹽礦石非常松垮,這一點還好,要不然原材料都難得弄來,一直到晚上,已經擺出了十口新的大木桶,干材肯定不可能一直都有,所以許多新鮮的木材,也被堆放在土灶四周烘著。
夜晚把木桶加滿鹽水,土灶加滿材火,讓守夜的人看著就是,一點也不耽誤休息。等到第三天張仲堅回來的時候,二十斤白花花的食鹽,就那么擺放在帳篷之中。
一斤粗鹽的價格,一般在糧食價格的二十到一百倍,而精鹽基本都是在百倍左右,不過這是在中原的價格,像偏遠地區價格當然更貴,異族就更不用說了,不是一般的貴,就這二十斤鹽,張仲堅很肯定的說,換幾只羊沒有問題。
鹽是生活的必須品,人不吃鹽,就會沒有力氣,所以國家對鹽的管控從漢朝開始,就是官營,不過現在他們是天高皇帝遠,沒人管得到,關鍵是產地近,很輕易的就能運到。
張仲堅又帶回來幾十只羊,因為發現了制鹽的地方,所以也不再去搶劫,留下來保護這里。
臨近九月,靺鞨族人已經開始向族地返回,準備過冬,所以鄒羽他們沒有被別人發現,當然這也和他們幾次動手干凈利落,沒有留下痕跡有關。
村子里劉進帶人來了,同來的還有李克師,兩人帶來了許多魚肉,還有燒制的陶器。
大半個月,三百斤精鹽,被分別裝進了羊皮口袋,加上幾百個陶罐,陶碗,這就是第一次拿出去交易的物品,張仲堅和李克師再次出發,交易目標——契丹族。
村子里已經不需要操心,每天都有幾百斤鮮魚上岸,大部分都被養在魚塘,按照劉進的說法,他已經把這輩子的魚肉吃夠了。
而新居地才有一個雛形,所有人都是住在帳篷中,羊子已經被殺了好幾十頭,這也是沒有辦法,糧食不夠,活動強度又大,每天就只能野菜羊肉的,這里河流小,魚簍子抓的魚也只能打打牙祭。
更大的木桶,更多的土灶,每日不停的燃燒,附近地面都已經被烘干,烏拉草被捶打曬干,縫進羊皮之中,樣式簡陋的皮鞋就做出來了,不但非常輕便,而且非常暖和,對于度過冬天,所有人前所未有的具有信心。
五天后,張仲堅等人回來了,兩百頭羊,戰馬十匹,就是他們交易的貨物,雖然對于幾百人的隊伍來說,這點東西吃不了幾天,但只是是一個好的開端,最關鍵的是鐵礦,兩百斤鐵礦石,這一點對于目前來說非常重要。
對于鄒羽他們來說,目前契丹是大族,只要有鹽,就能源源不斷的換回來食物,這一點比起搶劫來說,更加穩定,風險也小。
三百斤精鹽,對于契丹人來說,已經足夠用兩個月了,但是有更多的鹽,誰又會嫌棄呢,平時精鹽就連族長,都難得一見,一年到頭,才可能換到那么一兩斤,現在有了精鹽,當然非常滿意,對于張仲堅他們現在這個時期,還能販賣精鹽過來,感到非常意外,同時也吃驚于他們的實力。
最關鍵的是李克師表示他們只賣給契丹族,以后契丹族可以再賣給其他部落,就這一點,就由不得契丹人拒絕,這兩百斤鐵礦石,就是契丹人送的禮物。
鐵鍬,鐵纖,這些工具做出來,加快了礦石的采集,鄒羽要求的竹席,木席做了出來,把熬制的鹽水曬上去,這樣更快的制作出了鹽。
東北九月雖然氣溫不高,但是風大,所以曬鹽一樣能夠辦到,更何況地面因為那么多土灶不停燃燒,溫度本來就不低。每日看到許多鹽被做出來,所有人都充滿了激情,這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