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急速而下,在這個過程中,標槍的優點也被發揮得淋漓盡致。
在練習了十多天后,張仲堅就開始帶人出門打獵,進行實彈訓練。不斷發現問題,在加以改進,以板車裝載獵物,物資,傷員,也是新想出的辦法,兩個人就能拉著一大車,在雪地猶如奔馬一般的跑動,一點也不費力氣,可以說是非常方便,出了啟動的時候,需要人幫忙推動,沒有任何缺點。
至于目標,也已經選定,就是兩百里外的扶余城,這不但是因為和高句麗有仇恨,還因為高句麗擁有更多的物資,畢竟他們是農耕民族,像鐵器,糧食,怎么也比靺鞨族人多。作為漢民族,那怕是有豐富的肉食,還是想著大米面條。
最主要是扶余城人不多,因為上年大戰,青壯幾乎都抽調到前線,雖然贏了,高句麗為只能算慘勝,畢竟比起中原大國,他們那點人口還是不夠看的。
為了防備隋朝下一次進攻,高句麗一直沒有停止過修腳城防,即使是在秋冬季節,也沒有停止,因為他們知道,如果楊廣卷土重來,肯定不會再上他們反復詐降的當,能否守住,說實話高句麗上層,并無信心。
為了防止雪盲癥,鄒羽讓所有人在眼睛上蒙了一層布,以現在普通人家穿的布來說,和紗效果一樣,都能透過視線。
這次出征,可謂是傾巢而出,除了守家的,五百戰士踏著滑雪板,拉著板車,背上插了一排標槍,在雪地上疾行,因為都穿著羊皮襖子,所以遠遠看去,不注意還發現不了雪地有一隊人經過。
部隊過去,很快積雪融化,就了無痕跡,一天一夜,行軍兩百里,趕到了扶余城外,銀裝素裹的扶余城,仿佛一座死城,沒有一點生氣,在寒風中涉涉發抖,城頭上一個守衛都看不見。
這也不怪守衛,畢竟誰也想不到,在這樣大雪紛飛的日子,會有人來攻城,畢竟在他們思想中,這種天氣,出門都是會死人的,更別說遠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