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為兩女在后院閣樓前建了一個池塘,兩座涼亭,日后可以種點花草。
中間院落是練武場,這樣練武的時候也不會吵到后院,馬廄,廚房,侍衛(wèi)住所分別在兩邊,從外面圍墻看去,就是一個方方正正的庭院。
今年冬天,鄒羽并不打算弄出大動作,畢竟目前并不適合把高句麗惹火了,有高句麗這個心腹大患,周邊部落也不適合動手,因此只能想辦法發(fā)展自身。
新房那邊鄒羽根本不用管,所以他就帶人去弄大棚,以前百姓冬天基本吃不到綠菜,長期吃不到蔬菜,補充不到維c,鄒羽記得很容易得病,最嚴重的就是壞血癥,還有許多其他疾病,至于具體的,他就不知道了,不過肯定是不吃不行的。
按照一些老百姓所言,冬天吃不到綠菜,胃口會變差,而且還會便秘,而這兩年冬天有腌菜吃,就好多了。
至于大棚,也很簡單,利用木棍,搭建一個棚子,在利用茅草,做成簾子,把四周全部圍起來,在四周開幾個位置,做成土灶,放一個大陶罐,裝滿水,下面用煤炭燒火,只需要把氣排開,就行了。
陶罐受熱,產生水蒸氣,不但能保證濕度,還能保證溫度,根據地形大小,建立土灶數量,最后效果非常不錯,比正常速度更快的發(fā)芽,生長也更加迅速。
至于種植的是啥?鄒羽選擇了兩種產量最高,便于管理的蔬菜,一種叫佛手瓜,又叫土耳瓜,合手瓜、捧瓜、棚瓜、虎兒瓜、窩瓜等等名字,生長快,結果時間長達半年,可以說最適合不過,只是喜歡春夏秋三季。
另外一種是黃瓜,這種黃瓜是最早的土黃瓜,特點就是大,最大的能長得比手腕還粗,只是口感比后來的良種差一些,不過這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量大管飽,無論是生吃還是涼拌,味道不錯,方便,還能開胃健脾。
兩個多月時間,就已經長出了一截翠綠,水嫩的黃瓜,外面大雪紛飛,大棚中卻溫意嫣然,才在里面呆了一會,就讓人大汗淋漓,仿佛置身于夏日之下,不過鄒羽感覺更像在汗蒸。